CoSENT(一):比Sentence-BERT更有效的句向量方案
By 苏剑林 | 2022-01-06 | 215186位读者 | 引用学习句向量的方案大致上可以分为无监督和有监督两大类,其中有监督句向量比较主流的方案是Facebook提出的“InferSent”,而后的“Sentence-BERT”进一步在BERT上肯定了它的有效性。然而,不管是InferSent还是Sentence-BERT,它们在理论上依然相当令人迷惑,因为它们虽然有效,但存在训练和预测不一致的问题,而如果直接优化预测目标cos值,效果往往特别差。
最近,笔者再次思考了这个问题,经过近一周的分析和实验,大致上确定了InferSent有效以及直接优化cos值无效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优化cos值的新方案CoSENT(Cosine Sentence)。实验显示,CoSENT在收敛速度和最终效果上普遍都比InferSent和Sentence-BERT要好。
朴素思路
本文的场景是利用文本匹配的标注数据来构建句向量模型,其中所利用到的标注数据是常见的句子对样本,即每条样本是“(句子1, 句子2, 标签)”的格式,它们又大致上可以分类“是非类型”、“NLI类型”、“打分类型”三种,参考《用开源的人工标注数据来增强RoFormer-Sim》中的“分门别类”一节。
失效的Cos
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先只考虑“是非类型”的数据,即“(句子1, 句子2, 是否相似)”的样本。假设两个句子经过编码模型后分别得到向量$u,v$,由于检索阶段计算的是余弦相似度$\cos(u,v)=\frac{\langle u,v\rangle}{\Vert u\Vert \Vert v\Vert}$,所以比较自然的想法是设计基于$\cos(u,v)$的损失函数,比如
\begin{align}t\cdot (1 - \cos(u, v)) + (1 - t) \cdot (1 + \cos(u,v))\label{eq:cos-1}\\
t\cdot (1 - \cos(u, v))^2 + (1 - t) \cdot \cos^2(u,v)\label{eq:cos-2}
\end{align}
门控注意力单元(GAU)还需要Warmup吗?
By 苏剑林 | 2022-03-11 | 42523位读者 | 引用在文章《训练1000层的Transformer究竟有什么困难?》发布之后,很快就有读者问到如果将其用到《FLASH:可能是近来最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设计》中的“门控注意力单元(GAU)”,那结果是怎样的?跟标准Transformer的结果有何不同?本文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
事实上,GAU是非常容易训练的模型,哪怕我们不加调整地直接使用“Post Norm + Xavier初始化”,也能轻松训练个几十层的GAU,并且还不用Warmup。所以关于标准Transformer的很多训练技巧,到了GAU这里可能就无用武之地了...
为什么GAU能做到这些?很简单,因为在默认设置之下,理论上$\text{GAU}(\boldsymbol{x}_l)$相比$\boldsymbol{x}_l$几乎小了两个数量级,所以
\begin{equation}\boldsymbol{x}_{l+1} = \text{LN}(\boldsymbol{x}_l + \text{GAU}(\boldsymbol{x}_l))\approx \boldsymbol{x}_l\end{equation}
为什么需要残差?一个来自DeepNet的视角
By 苏剑林 | 2022-03-19 | 56625位读者 | 引用在《训练1000层的Transformer究竟有什么困难?》中我们介绍了微软提出的能训练1000层Transformer的DeepNet技术。而对于DeepNet,读者一般也有两种反应,一是为此感到惊叹而点赞,另一则是觉得新瓶装旧酒没意思。出现后一种反应的读者,往往是因为DeepNet所提出的两个改进点——增大恒等路径权重和降低残差分支初始化——实在过于稀松平常,并且其他工作也出现过类似的结论,因此很难有什么新鲜感。
诚然,单从结论来看,DeepNet实在算不上多有意思,但笔者觉得,DeepNet的过程远比结论更为重要,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提供了一个简明有效的梯度量级分析思路,并可以用于分析很多相关问题,比如本文要讨论的“为什么需要残差”,它就可以给出一个比较贴近本质的答案。
增量爆炸
为什么需要残差?答案是有了残差才更好训练深层模型,这里的深层可能是百层、千层甚至万层。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没有残差就不容易训练深层模型呢?
为什么Pre Norm的效果不如Post Norm?
By 苏剑林 | 2022-03-29 | 90229位读者 | 引用Pre Norm与Post Norm之间的对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本博客就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如文章《浅谈Transformer的初始化、参数化与标准化》、《模型优化漫谈:BERT的初始标准差为什么是0.02?》等。目前比较明确的结论是:同一设置之下,Pre Norm结构往往更容易训练,但最终效果通常不如Post Norm。Pre Norm更容易训练好理解,因为它的恒等路径更突出,但为什么它效果反而没那么好呢?
笔者之前也一直没有好的答案,直到前些时间在知乎上看到 @唐翔昊 的一个回复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问题竟然有一个非常直观的理解!本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不成功的尝试:将多标签交叉熵推广到“n个m分类”上去
By 苏剑林 | 2022-07-15 | 23490位读者 | 引用可能有读者留意到,这次更新相对来说隔得比较久了。事实上,在上周末时就开始准备这篇文章了,然而笔者低估了这个问题的难度,几乎推导了整整一周,仍然还没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出来。目前发出来的,仍然只是一个失败的结果,希望有经验的读者可以指点指点。
在文章《将“Softmax+交叉熵”推广到多标签分类问题》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多标签分类损失函数,它能自动调节正负类的不平衡问题,后来在《多标签“Softmax+交叉熵”的软标签版本》中我们还进一步得到了它的“软标签”版本。本质上来说,多标签分类就是“$n$个2分类”问题,那么相应的,“$n$个$m$分类”的损失函数又该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Ladder Side-Tuning:预训练模型的“过墙梯”
By 苏剑林 | 2022-06-20 | 65941位读者 | 引用如果说大型的预训练模型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张良计”,那么对应的“过墙梯”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高效地微调这些大模型到特定任务上的各种技巧。除了直接微调全部参数外,还有像Adapter、P-Tuning等很多参数高效的微调技巧,它们能够通过只微调很少的参数来达到接近全量参数微调的效果。然而,这些技巧通常只是“参数高效”而并非“训练高效”,因为它们依旧需要在整个模型中反向传播来获得少部分可训练参数的梯度,说白了,就是可训练的参数确实是少了很多,但是训练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
最近的一篇论文《LST: Ladder Side-Tuning for Parameter and Memory Efficient Transfer Learning》则提出了一个新的名为“Ladder Side-Tuning(LST)”的训练技巧,它号称同时达到了参数高效和训练高效。是否真有这么理想的“过墙梯”?本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五):一般框架之SDE篇
By 苏剑林 | 2022-08-03 | 176669位读者 | 引用在写生成扩散模型的第一篇文章时,就有读者在评论区推荐了宋飏博士的论文《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ing through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可以说该论文构建了一个相当一般化的生成扩散模型理论框架,将DDPM、SDE、ODE等诸多结果联系了起来。诚然,这是一篇好论文,但并不是一篇适合初学者的论文,里边直接用到了随机微分方程(SDE)、Fokker-Planck方程、得分匹配等大量结果,上手难度还是颇大的。
不过,在经过了前四篇文章的积累后,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去学习一下这篇论文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笔者将尝试从尽可能少的理论基础出发,尽量复现原论文中的推导结果。
随机微分
在DDPM中,扩散过程被划分为了固定的$T$步,还是用《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一):DDPM = 拆楼 + 建楼》的类比来说,就是“拆楼”和“建楼”都被事先划分为了$T$步,这个划分有着相当大的人为性。事实上,真实的“拆”、“建”过程应该是没有刻意划分的步骤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理解为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变换过程,可以用随机微分方程(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DE)来描述。
智能家居之小爱同学控制极米投影仪的简单方案
By 苏剑林 | 2022-12-05 | 31999位读者 | 引用前段时间买了一个极米投影仪,开始折腾才发现极米跟小米基本没啥关系,它根本无法跟小爱同学互动。在众多名字带“米”的品牌中,极米是为数不多的无法接入米家生态的品牌,想必有不少用户开始都会被极米这个名字误导,关键是极米投影仪还在小米商城上有得卖(捂脸)。
买都买了,还过了七天无理由,退是退不成了,只能试着折腾一下,看看能不能强行互动。
现有方案
首先网上搜了一下,网友给出的参考方案大体上有几种,一种是用“米家智能插座 + 上电自动开机”来控制开关机(事实上主要的联动就是开关机了),一种是接入Home Assistant后通过ADB控制,还有一种是修改遥控器,给遥控器加入红外模块,继而用小爱同学的红外遥控功能。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