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提示,本文是科学空间的第1000篇文章。
本想写下一篇文章的,但是看到这个提示,就先瞎写个水文纪念一下。都说人老了就喜欢各种感叹,这话还真不假。看到别人高考来个感想,博客十周年了来个感想,现在第1000篇文章了也来个感想,似乎总想找点理由感叹一下一样。那今天又能扯些啥犊子呢?
首先,自恋一下。1000篇文章,如果要印刷下来,就算每篇文章印一页,那也能印个1000页了,相信不少人都没捧起过1000页的书吧(我还真读过,有文章为证:《哈哈,我的“〈圣经〉”到了》),我居然能写个1000篇,也是挺佩服自己的。当然,早期的文章有部分是转载的,不是全部都自己写的,不过还是坚持了不少原创内容,而且就算是转载的也是经过自己编辑整理的,不算纯Copy,所以也勉强能说的过去吧。
然后,庆幸一下。博客开始的主题是天文和科普,后来慢慢偏向了理论物理和数学,现在则偏向了机器学习,但不管怎样,总算很庆幸地在科学这条路坚持了下来。虽然没有像幼时设想的那样成为一名真正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但终究有点相关,闲时依然可以做做科学计算,勉强也对得起当初的梦想。
也来扯几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By 苏剑林 | 2020-07-18 | 6216位读者 | 引用端午&高考乱弹:怀念的,也许只是怀念本身
By 苏剑林 | 2019-06-07 | 14009位读者 | 引用圆周率节快乐!|| 原来已经写了十年博客~
By 苏剑林 | 2019-03-14 | 25275位读者 | 引用收到新版《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
By 苏剑林 | 2015-06-06 | 20381位读者 | 引用今天收到高教出版社的王超编辑寄来的费曼著作新版《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了,兴奋ing...
《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是费曼的一本经典著作,更是量子力学的经典著作——它是我目前读过的唯一一本从路径积分出发、并且以路径积分为第一性原理的量子力学著作(徐一鸿的《简明量子场论》好象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纯粹以路径积分为方法的量子场论著作,也非常不错),其它类型的量子力学著作,也有部分谈到路径积分,但无一不是从哈密顿形式中引出路径积分的,在那种情况之下,路径积分只能算是一个推论。但是路径积分明明就作为量子力学的三种形式之一,它应该是可以作为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来提出的,而不应该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推论。费曼做了尝试——从路径积分出发讲解量子力学,而且显然这种尝试是很成功的,至少对于我来说,路径积分是一种非常容易理解的量子力学形式。(这也许跟我的数学基础有关)
刚看完了电影《转山》,挺感动的,总觉得好像不写点东西就对不起这部电影了。
这还需要从上学期选公选课谈起。上学期我选择的公选课是数据库,而体育课则是太极,接近期末考的时候又重新选公选课了,我想选修一门轻松点、惬意点的课程,刚开始是选择了书法,后来看到了“自行车出行与户外旅游”,有点心动,再看上课老师,原来就是我们的太极老师,上了一学期的太极,跟他有些熟悉,也觉得他很好相处,就觉得选择这门课程了。
上一周二是这门课程是第一次课,老师讲得很精彩,而事实上,我唯一能够全程专心听课的就只有两门课程,一门就是这个公选课,另外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奇怪吧?确实是,马列老师讲得真的很精彩,我几乎没有分过神)。《转山》这部电影也是上公选课的时候老师推荐的,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大体的情节是一个台湾年轻人,只身踏上骑自行车从丽江到拉萨的旅途。影片描绘了他路上的崎岖行程,描绘了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让人颇为深刻。
曾经我会一字不差地看完你的日志,
一点蛋疼的破事都会当成宝贝一样。
和你分享,
跟你在一起,
笑点低的莫名其妙。
你知道我所有的事,
我也收藏着你太多的秘密。
我们可以一直聊到凌晨,
好像从来不缺话题。
可是...
可是...
后来,我们慢慢失去了联系。
等我们发现
时间是贼了,
它早己把我们
说不完的话
偷光了。
偶尔遇见,
也只能尴尬一笑,
寒暄几句,
便再无联络。
你一定以为无情的我把过去都忘记了,
你以为我把你看得不再重要。
那么,你肯定不知道,
我常梦见我们一起仰望过的那片天空呢。
亲爱的老朋友,
和亲爱的曾经心心相印的人。
不联系不是因为你不重要,
而是我好怕,
我不再重要。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