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ug

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五):一般框架之SDE篇

在写生成扩散模型的第一篇文章时,就有读者在评论区推荐了宋飏博士的论文《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ing through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可以说该论文构建了一个相当一般化的生成扩散模型理论框架,将DDPM、SDE、ODE等诸多结果联系了起来。诚然,这是一篇好论文,但并不是一篇适合初学者的论文,里边直接用到了随机微分方程(SDE)、Fokker-Planck方程、得分匹配等大量结果,上手难度还是颇大的。

不过,在经过了前四篇文章的积累后,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去学习一下这篇论文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笔者将尝试从尽可能少的理论基础出发,尽量复现原论文中的推导结果。

随机微分

在DDPM中,扩散过程被划分为了固定的$T$步,还是用《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一):DDPM = 拆楼 + 建楼》的类比来说,就是“拆楼”和“建楼”都被事先划分为了$T$步,这个划分有着相当大的人为性。事实上,真实的“拆”、“建”过程应该是没有刻意划分的步骤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理解为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变换过程,可以用随机微分方程(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DE)来描述。

点击阅读全文...

22 Nov

基于Amos优化器思想推导出来的一些“炼丹策略”

如果将训练模型比喻为“炼丹”,那么“炼丹炉”显然就是优化器了。据传AdamW优化器是当前训练神经网络最快的方案,这一点笔者也没有一一对比过,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不过目前做预训练时多数都用AdamW或其变种LAMB倒是真的。然而,正如有了炼丹炉也未必能炼出好丹,即便我们确定了选择AdamW优化器,依然有很多问题还没有确定的答案,比如:

1、学习率如何适应不同初始化和参数化?

2、权重衰减率该怎么调?

3、学习率应该用什么变化策略?

4、能不能降低优化器的显存占用?

尽管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直接套用前人已经调好的参数和策略,但缺乏比较系统的调参指引,始终会让我们在“炼丹”之时感觉没有底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基于Google最近提出的Amos优化器的思路,给出一些参考结果。

点击阅读全文...

31 Jan

Transformer升级之路:8、长度外推性与位置鲁棒性

上一篇文章《Transformer升级之路:7、长度外推性与局部注意力》我们讨论了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性,得出的结论是长度外推性是一个训练和预测的不一致问题,而解决这个不一致的主要思路是将注意力局部化,很多外推性好的改进某种意义上都是局部注意力的变体。诚然,目前语言模型的诸多指标看来局部注意力的思路确实能解决长度外推问题,但这种“强行截断”的做法也许会不符合某些读者的审美,因为人工雕琢痕迹太强,缺乏了自然感,同时也让人质疑它们在非语言模型任务上的有效性。

本文我们从模型对位置编码的鲁棒性角度来重新审视长度外推性这个问题,此思路可以在基本不对注意力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改进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效果,并且还适用多种位置编码,总体来说方法更为优雅自然,而且还适用于非语言模型任务。

点击阅读全文...

2 Nov

利用CUR分解加速交互式相似度模型的检索

文本相似度有“交互式”和“特征式”两种做法,想必很多读者对此已经不陌生,之前笔者也写过一篇文章《CoSENT(二):特征式匹配与交互式匹配有多大差距?》来对比两者的效果。总的来说,交互式相似度效果通常会好些,但直接用它来做大规模检索是不现实的,而特征式相似度则有着更快的检索速度,以及稍逊一筹的效果。

因此,如何在保证交互式相似度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它的检索速度,是学术界一直都有在研究的课题。近日,论文《Efficient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for Cross-Encoder Models using Matrix Factorization》提出了一份新的答卷:CUR分解。

CUR分解示意图

CUR分解示意图

点击阅读全文...

25 Oct

圆内随机n点在同一个圆心角为θ的扇形的概率

这几天网上热传了一道“四鸭共半圆”题目:

四鸭共半圆问题

四鸭共半圆问题

可能有不少读者看到后也尝试做过,就连李永乐老师也专门开了一节课讲这道题(参考《圆形水池四只鸭子在同一个半圆里,概率有多大?》)。就这道题目本身而言,答案并不算困难,可以有很多方法算出来。稍微有难度的是它的推广版本,也就是本文标题所描述的,将鸭子的数目一般化为$n$只,将半圆一般化为圆心角为$\theta$的扇形。更有趣的是,当$\theta \leq \pi$时,依然有比较初等的解法,但是当$\theta > \pi$后,复杂度开始“剧增”...

点击阅读全文...

9 Oct

“十字架”组合计数问题浅试

昨天在这个公众号文章看到了一道据说答案有争议的“十字架”组合计数问题:

一个正方形中,如果四条边有两条是$i$色,另外两条是其他两种不同颜色,那么称这个正方形是“$i$色主导”的。考虑如下由16条线段、5个正方形组成的“十字架”图形,每条边染上红、黄、蓝三色之一,使得横向和竖向三个正方形的主导色均不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十字架”示意图

“十字架”示意图

链接的文章有两个答案:吴康老师的54432,以及王慧兴老师的27216。本文先通过编程确认王慧兴老师的27216是正确答案,然后给出自己的理论分析过程。

点击阅读全文...

22 Dec

上周笔者写了《生成扩散模型漫谈(十四):构建ODE的一般步骤(上)》(当时还没有“上”这个后缀),本以为已经窥见了构建ODE扩散模型的一般规律,结果不久后评论区大神 @gaohuazuo 就给出了一个构建格林函数更高效、更直观的方案,让笔者自愧不如。再联想起之前大神之前在《生成扩散模型漫谈(十二):“硬刚”扩散ODE》同样也给出了一个关于扩散ODE的精彩描述(间接启发了上一篇博客的结果),大神的洞察力不得不让人叹服。

经过讨论和思考,笔者发现大神的思路本质上就是一阶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线法,通过构造特定的向量场保证初值条件,然后通过求解微分方程保证终值条件,同时保证了初值和终值条件,真的非常巧妙!最后,笔者将自己的收获总结成此文,作为上一篇的后续。

前情回顾

简单回顾一下上一篇文章的结果。假设随机变量$\boldsymbol{x}_0\in\mathbb{R}^d$连续地变换成$\boldsymbol{x}_T$,其变化规律服从ODE
\begin{equation}\frac{d\boldsymbol{x}_t}{dt}=\boldsymbol{f}_t(\boldsymbol{x}_t)\label{eq-ode}\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30 Nov

用热传导方程来指导自监督学习

用理论物理来卷机器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上个月介绍的《生成扩散模型漫谈(十三):从万有引力到扩散模型》就是经典一例。最近一篇新出的论文《Self-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on Heat Equation》,顾名思义,用热传导方程来做(图像领域的)自监督学习,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种物理方程如何在机器学习中发挥作用?同样的思路能否迁移到NLP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论文。

基本方程

如下图,左边是物理中热传导方程的解,右端则是CAM积分梯度等显著性方法得到的归因热力图,可以看到两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于是作者认为热传导方程可以作为好的视觉特征的一个重要先验。

热方程的热力图(左)和视觉模型的热力图(右)

热方程的热力图(左)和视觉模型的热力图(右)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