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驿站感谢国家天文台LAMOST项目之“宇宙驿站”提供网络空间和数据库资源! 感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等人的多方努力和技术支持!

版权科学空间致力于知识分享,所以欢迎您转载本站文章,但转载本站内容必须遵循 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 的创作共用协议。

参与科学空间

为了保证你的利益,推荐你注册为本站会员。同时欢迎通过邮件或留言进行交流、建议或反馈科学空间的问题。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查看全站文章归档页

20 Nov

不用L约束又不会梯度消失的GAN,了解一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我也掉到了GAN的大坑里边了,唉,争取早日能跳出来...

这篇博客介绍的是我最近提交到arxiv的一个关于GAN的新框架,里边主要介绍了一种对概率散度的新理解,并且基于这种理解推导出了一个新的GAN。整篇文章比较偏理论,对这个GAN的相关性质都做了完整的论证,自认为是一个理论完备的结果。

文章链接:https://papers.cool/arxiv/1811.07296

先摆结论:

1、论文提供了一种分析和构造概率散度的直接思路,从而简化了构建新GAN框架的过程。

2、推导出了一个称为GAN-QP的GAN框架$\eqref{eq:gan-gp-gd}$,这个GAN不需要像WGAN那样的L约束,又不会有SGAN的梯度消失问题,实验表明它至少有不逊色于、甚至优于WGAN的表现。

GAN-QP效果图

GAN-QP效果图

论文的实验最大做到了512x512的人脸生成(CelebA HQ),充分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效果不算完美,但是模型特别简单)。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继续阅读下去。

点击阅读全文...

15 Nov

又一道川菜!媲美“开水白菜”的瓜燕穗肚

开水白菜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四川名菜,是国宴级别的菜肴。以前就写过科普《不求珍馐百味,但愿开水白菜》来介绍了开水白菜。

好吃的东西有很多,开水白菜让我惦记的,是它那精致到极致的追求,是那种锋芒不露的内敛。

刚才浏览视频时,发现了另一道类似的菜肴:瓜燕穗肚。而且它也是一道川菜~用猪肚仁切成麦穗的形状,用冬瓜做成燕窝的外形,配合跟开水白菜一样的上等清汤,就构成了瓜燕穗肚。

“瓜燕穗肚”截图(没有什么高清图,我是直接从下面视频里截图的)

“瓜燕穗肚”截图(没有什么高清图,我是直接从下面视频里截图的)

点击阅读全文...

7 Nov

WGAN-div:一个默默无闻的WGAN填坑者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Wasserstein散度,简称“W散度”。注意,这跟Wasserstein距离(Wasserstein distance,简称“W距离”,又叫Wasserstein度量、Wasserstein metric)是不同的两个东西。

本文源于论文《Wasserstein Divergence for GANs》,论文中提出了称为WGAN-div的GAN训练方案。这是一篇我很是欣赏却默默无闻的paper,我只是找文献时偶然碰到了它。不管英文还是中文界,它似乎都没有流行起来,但是我感觉它是一个相当漂亮的结果。

WGAN-div的部分样本(2w iter)

WGAN-div的部分样本(2w iter)

如果读者需要入门一下WGAN的相关知识,不妨请阅读拙作《互怼的艺术:从零直达WGAN-GP》

WGAN

我们知道原始的GAN(SGAN)会有可能存在梯度消失的问题,因此WGAN横空出世了。

W距离

WGAN引入了最优传输里边的W距离来度量两个分布的距离:
\begin{equation}W_c[\tilde{p}(x), q(x)] = \inf_{\gamma\in \Pi(\tilde{p}(x), q(x))} \mathbb{E}_{(x,y)\sim \gamma}[c(x,y)] \end{equation}
这里的$\tilde{p}(x)$是真实样本的分布,$q(x)$是伪造分布,$c(x,y)$是传输成本,论文中用的是$c(x,y)=\Vert x-y\Vert$;而$\gamma\in \Pi(\tilde{p}(x), q(x))$的意思是说:$\gamma$是任意关于$x, y$的二元分布,其边缘分布则为$\tilde{p}(x)$和$q(y)$。直观来看,$\gamma$描述了一个运输方案,而$c(x,y)$则是运输成本,$W_c[\tilde{p}(x), q(x)]$就是说要找到成本最低的那个运输方案所对应的成本作为分布度量。

点击阅读全文...

30 Oct

缅怀金庸 | 愿你登上10930小行星继续翱翔

金庸大师

金庸大师

金庸走了,享年94岁。

虽然说这些高龄大师们,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他们在晚年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产出,过于理性的话会有“去了就去了,好像也没有什么损失”的感觉。然而,事实是大师的逝去总让我们有一种悲伤的震撼感,总让我们觉得似乎一个时代又逝去了。霍金是这样,金庸也是这样。

对于金老爷子来说,是一个武侠时代过去了,是一个江湖过去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个对联描述了金庸的14部作品,加上《越女剑》,就构成了他的15部武侠小说。金庸用这15部小说,描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江湖,不,说江湖好象都太小了,读完这15部作品,你会感觉他描述了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整个社会。

点击阅读全文...

22 Oct

RSGAN:对抗模型中的“图灵测试”思想

这两天无意间发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称为“相对GAN”,简称RSGAN,来自文章《The relativistic discriminator: a key element missing from standard GAN》,据说该文章还得到了GAN创始人Goodfellow的点赞。这篇文章提出了用相对的判别器来取代标准GAN原有的判别器,使得生成器的收敛更为迅速,训练更为稳定。

可惜的是,这篇文章仅仅从训练和实验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论述,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至于不少人觉得这只是GAN训练的一个trick。但是在笔者来看,RSGAN具有更为深刻的含义,甚至可以看成它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GAN流派。所以,笔者决定对RSGAN模型及其背后的内涵做一个基本的介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结果一样之外,本文的介绍过程跟原论文相比几乎没有重合之处。

“图灵测试”思想

SGAN

SGAN就是标准的GAN(Standard GAN)。就算没有做过GAN研究的读者,相信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GAN的大概原理:“造假者”不断地进行造假,试图愚弄“鉴别者”;“鉴别者”不断提高鉴别技术,以分辨出真品和赝品。两者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直到“鉴别者”无法分辨出真、赝品了,“造假者”就功成身退了。

在建模时,通过交替训练实现这个过程:固定生成器,训练一个判别器(二分类模型),将真实样本输出1,将伪造样本输出0;然后固定判别器,训练生成器让伪造样本尽可能输出1,后面这一步不需要真实样本参与。

问题所在

然而,这个建模过程似乎对判别器的要求过于苛刻了,因为判别器是孤立运作的:训练生成器时,真实样本没有参与,所以判别器必须把关于真实样本的所有属性记住,这样才能指导生成器生成更真实的样本。

点击阅读全文...

16 Oct

再谈非方阵的行列式

几年前,笔者曾经以自己对矩阵的粗浅理解写了一个“理解矩阵”系列,其中有一篇《为什么只有方阵有行列式?》讨论了非方阵的行列式问题,里边给出了“非方针的行列式不好看”和“方阵的行列式就够了”的观点。本文来再次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回顾方阵的行列式,其实行列式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几何意义:

n维方阵的行列式的绝对值,等于它的各个行(或列)向量所张成的n维立体的超体积。

这个几何意义是行列式的一切重要性的源头,相关的讨论可以参考《行列式的点滴》,它也是我们讨论非方阵行列式的基础。

分析

对于方阵$\boldsymbol{A}_{n\times n}$来说,可以将它看成$n$个行向量的组合,也可以看成$n$个列向量的组合,不管是哪一种,行列式的绝对值都等于这$n$个向量所张成的$n$维立体的超体积。换句话说,对于方阵来说,行、列向量的区分不改变行列式。

对于非方阵$\boldsymbol{B}_{n \times k}$就不一样了,不失一般性,假设$n > k$。我们可以将它看成$n$个$k$维行向量的组合,也可以看成$k$个$n$维列向量的组合。非方针的行列式,应该也具有同样含义,即它们所张成的立体的超体积。

我们来看第一种情况,如果看成$n$个$k$维行向量,那么就得视为这$n$个向量张成的$n$维体的超体积了,但是要注意$n > k$,因此这$n$个向量必然线性相关,因此它们根本就张不成一个$n$维体,也许是一个$n-1$维体甚至更低,这样一来,它的$n$维体的超体积自然为0。

但是第二种情况就没有那么平凡了。如果看成$k$个$n$维列向量,那么这$k$个向量虽然是$n$维的,但它们张成的是一个$k$维体,这$k$维体的超体积未必为0。我们就以这个非平凡的体积作为非方阵行列式的定义好了。

点击阅读全文...

10 Oct

变分自编码器 = 最小化先验分布 + 最大化互信息

这篇文章很简短,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很有用、也不复杂、但是我居然这么久才发现的事实~

《深度学习的互信息:无监督提取特征》一文中,我们通过先验分布和最大化互信息两个loss的加权组合来得到Deep INFOMAX模型最后的loss。在那篇文章中,虽然把故事讲完了,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只是个拼凑的loss。而本文则要证明那个loss可以由变分自编码器自然地导出来。

过程

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下,变分自编码器(VAE)需要优化的loss是
\begin{equation}\begin{aligned}&KL(\tilde{p}(x)p(z|x)\Vert q(z)q(x|z))\\
=&\iint \tilde{p}(x)p(z|x)\log \frac{\tilde{p}(x)p(z|x)}{q(x|z)q(z)} dzdx\end{aligned}\end{equation}
相关的论述在本博客已经出现多次了。VAE中既包含编码器,又包含解码器,如果我们只需要编码特征,那么再训练一个解码器就显得很累赘了。所以重点是怎么将解码器去掉。

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把VAE的loss分开两部分

点击阅读全文...

7 Oct

深度学习中的Lipschitz约束:泛化与生成模型

前言:去年写过一篇WGAN-GP的入门读物《互怼的艺术:从零直达WGAN-GP》,提到通过梯度惩罚来为WGAN的判别器增加Lipschitz约束(下面简称“L约束”)。前几天遐想时再次想到了WGAN,总觉得WGAN的梯度惩罚不够优雅,后来也听说WGAN在条件生成时很难搞(因为不同类的随机插值就开始乱了...),所以就想琢磨一下能不能搞出个新的方案来给判别器增加L约束。

闭门造车想了几天,然后发现想出来的东西别人都已经做了,果然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主要包含在这两篇论文中:《Spectral Norm Regularization for Improving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Deep Learning》《Spectral Normalization fo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所以这篇文章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思路,对L约束相关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注意本文的主题是L约束,并不只是WGAN。它可以用在生成模型中,也可以用在一般的监督学习中。

L约束与泛化

扰动敏感

记输入为$x$,输出为$y$,模型为$f$,模型参数为$w$,记为
$$\begin{equation}y = f_w(x)\end{equation}$$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得到一个“稳健”的模型。何为稳健?一般来说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于参数扰动的稳定性,比如模型变成了$f_{w+\Delta w}(x)$后是否还能达到相近的效果?如果在动力学系统中,还要考虑模型最终是否能恢复到$f_w(x)$;二是对于输入扰动的稳定性,比如输入从$x$变成了$x+\Delta x$后,$f_w(x+\Delta x)$是否能给出相近的预测结果。读者或许已经听说过深度学习模型存在“对抗攻击样本”,比如图片只改变一个像素就给出完全不一样的分类结果,这就是模型对输入过于敏感的案例。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