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Apr

将“Softmax+交叉熵”推广到多标签分类问题

(注:本文的相关内容已整理成论文《ZLPR: A Novel Loss for Multi-label Classification》,如需引用可以直接引用英文论文,谢谢。)

一般来说,在处理常规的多分类问题时,我们会在模型的最后用一个全连接层输出每个类的分数,然后用softmax激活并用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尝试将“Softmax+交叉熵”方案推广到多标签分类场景,希望能得到用于多标签分类任务的、不需要特别调整类权重和阈值的loss。

类别不平衡

类别不平衡

单标签到多标签

一般来说,多分类问题指的就是单标签分类问题,即从$n$个候选类别中选$1$个目标类别。假设各个类的得分分别为$s_1,s_2,
\dots,s_n$,目标类为$t\in\{1,2,\dots,n\}$,那么所用的loss为
\begin{equation}-\log \frac{e^{s_t}}{\sum\limits_{i=1}^n e^{s_i}}= - s_t + \log \sum\limits_{i=1}^n e^{s_i}\label{eq:log-softmax}\end{equation}
这个loss的优化方向是让目标类的得分$s_t$变为$s_1,s_2,\dots,s_t$中的最大值。关于softmax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参考《寻求一个光滑的最大值函数》《函数光滑化杂谈:不可导函数的可导逼近》等文章。

点击阅读全文...

26 Mar

GELU的两个初等函数近似是怎么来的

GELU,全称为Gaussian Error Linear Unit,也算是RELU的变种,是一个非初等函数形式的激活函数。它由论文《Gaussian Error Linear Units (GELUs)》提出,后来被用到了GPT中,再后来被用在了BERT中,再再后来的不少预训练语言模型也跟着用到了它。随着BERT等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兴起,GELU也跟着水涨船高,莫名其妙地就成了热门的激活函数了。

gelu函数图像

gelu函数图像

在GELU的原始论文中,作者不仅提出了GELU的精确形式,还给出了两个初等函数的近似形式,本文来讨论它们是怎么得到的。

点击阅读全文...

2 Apr

bert4keras在手,baseline我有:百度LIC2020

百度的“2020语言与智能技术竞赛”开赛了,今年有五个赛道,分别是机器阅读理解、推荐任务对话、语义解析、关系抽取、事件抽取。每个赛道中,主办方都给出了基于PaddlePaddle的baseline模型,这里笔者也基于bert4keras给出其中三个赛道的个人baseline,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bert4keras搭建baseline模型的方便快捷与简练。

思路简析

这里简单分析一下这三个赛道的任务特点以及对应的baseline设计。

点击阅读全文...

29 Apr

节省显存的重计算技巧也有了Keras版了

不少读者最近可能留意到了公众号文章《BERT重计算:用22.5%的训练时间节省5倍的显存开销(附代码)》,里边介绍了一个叫做“重计算”的技巧,简单来说就是用来省显存的方法,让平均训练速度慢一点,但batch_size可以增大好几倍。该技巧首先发布于论文《Training Deep Nets with Sublinear Memory Cost》,其实在2016年就已经提出了,只不过似乎还没有特别流行起来。

探索

公众号文章提到该技巧在pytorch和paddlepaddle都有原生实现了,但tensorflow还没有。但事实上从tensorflow 1.8开始,tensorflow就已经自带了该功能了,当时被列入了tf.contrib这个子库中,而从tensorflow 1.15开始,它就被内置为tensorflow的主函数之一,那就是tf.recompute_grad

找到tf.recompute_grad之后,笔者就琢磨了一下它的用法,经过一番折腾,最终居然真的成功地用起来了,居然成功地让batch_size从48增加到了144!然而,在继续整理测试的过程中,发现这玩意居然在tensorflow 2.x是失效的...于是再折腾了两天,查找了各种资料并反复调试,最终算是成功地补充了这一缺陷。

最后是笔者自己的开源实现:

该实现已经内置在bert4keras中,使用bert4keras的读者可以升级到最新版本(0.7.5+)来测试该功能。

点击阅读全文...

11 May

AdaX优化器浅析(附开源实现)

这篇文章简单介绍一个叫做AdaX的优化器,来自《AdaX: Adaptive Gradient Descent with Exponential Long Term Memory》。介绍这个优化器的原因是它再次印证了之前在《AdaFactor优化器浅析(附开源实现)》一文中提到的一个结论,两篇文章可以对比着阅读。

Adam & AdaX

AdaX的更新格式是
\begin{equation}\left\{\begin{aligned}&g_t = \nabla_{\theta} L(\theta_t)\\
&m_t = \beta_1 m_{t-1} + \left(1 - \beta_1\right) g_t\\
&v_t = (1 + \beta_2) v_{t-1} + \beta_2 g_t^2\\
&\hat{v}_t = v_t\left/\left(\left(1 + \beta_2\right)^t - 1\right)\right.\\
&\theta_t = \theta_{t-1} - \alpha_t m_t\left/\sqrt{\hat{v}_t + \epsilon}\right.
\end{aligned}\right.\end{equation}
其中$\beta_2$的默认值是$0.0001$。对了,顺便附上自己的Keras实现:https://github.com/bojone/adax

点击阅读全文...

18 May

鱼与熊掌兼得:融合检索和生成的SimBERT模型

前段时间我们开放了一个名为SimBERT的模型权重,它是以Google开源的BERT模型为基础,基于微软的UniLM思想设计了融检索与生成于一体的任务,来进一步微调后得到的模型,所以它同时具备相似问生成和相似句检索能力。不过当时除了放出一个权重文件和示例脚本之外,未对模型原理和训练过程做进一步说明。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来补充这部分内容。

UniLM

UniLM是一个融合NLU和NLG能力的Transformer模型,由微软在去年5月份提出来的,今年2月份则升级到了v2版本。我们之前的文章《从语言模型到Seq2Seq:Transformer如戏,全靠Mask》就简单介绍过UniLM,并且已经集成到了bert4keras中。

UniLM的核心是通过特殊的Attention Mask来赋予模型具有Seq2Seq的能力。假如输入是“你想吃啥”,目标句子是“白切鸡”,那UNILM将这两个句子拼成一个:[CLS] 你 想 吃 啥 [SEP] 白 切 鸡 [SEP],然后接如图的Attention Mask:

UniLM的Mask

UniLM的Mask

点击阅读全文...

5 Jun

为什么梯度裁剪能加速训练过程?一个简明的分析

本文介绍来自MIT的一篇ICLR 2020满分论文《Why gradient clipping accelerates training: A theoretical justification for adaptivity》,顾名思义,这篇论文就是分析为什么梯度裁剪能加速深度学习的训练过程。原文很长,公式很多,还有不少研究复杂性的概念,说实话对笔者来说里边的大部分内容也是懵的,不过大概能捕捉到它的核心思想:引入了比常用的L约束更宽松的约束条件,从新的条件出发论证了梯度裁剪的必要性。本文就是来简明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供读者参考。

梯度裁剪

假设需要最小化的函数为$f(\theta)$,$\theta$就是优化参数,那么梯度下降的更新公式就是
\begin{equation}\theta \leftarrow \theta-\eta \nabla_{\theta} f(\theta)\end{equation}
其中$\eta$就是学习率。而所谓梯度裁剪(gradient clipping),就是根据梯度的模长来对更新量做一个缩放,比如
\begin{equation}\theta \leftarrow \theta- \eta \nabla_{\theta} f(\theta)\times \min\left\{1, \frac{\gamma}{\Vert \nabla_{\theta} f(\theta)\Vert}\right\}\label{eq:clip-1}\end{equation}
或者
\begin{equation}\theta \leftarrow \theta- \eta \nabla_{\theta} f(\theta)\times \frac{\gamma}{\Vert \nabla_{\theta} f(\theta)\Vert+\gamma}\label{eq:clip-2}\end{equation}
其中$\gamma > 0$是一个常数。这两种方式都被视为梯度裁剪,总的来说就是控制更新量的模长不超过一个常数,第二种形式也跟RMSProp等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相关。此外,更精确地,我们有下面的不等式
\begin{equation}\frac{1}{2}\min\left\{1, \frac{\gamma}{\Vert \nabla_{\theta} f(\theta)\Vert}\right\}\leq \frac{\gamma}{\Vert \nabla_{\theta} f(\theta)\Vert+\gamma}\leq \min\left\{1, \frac{\gamma}{\Vert \nabla_{\theta} f(\theta)\Vert}\right\}\end{equation}
也就是说两者是可以相互控制的,所以其实两者基本是等价的。

点击阅读全文...

10 Jun

无监督分词和句法分析!原来BERT还可以这样用

BERT的一般用法就是加载其预训练权重,再接一小部分新层,然后在下游任务上进行finetune,换句话说一般的用法都是有监督训练的。基于这个流程,我们可以做中文的分词、NER甚至句法分析,这些想必大家就算没做过也会有所听闻。但如果说直接从预训练的BERT(不finetune)就可以对句子进行分词,甚至析出其句法结构出来,那应该会让人感觉到意外和有趣了。

本文介绍ACL 2020的论文《Perturbed Masking: Parameter-free Probing for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BERT》,里边提供了直接利用Masked Language Model(MLM)来分析和解释BERT的思路,而利用这种思路,我们可以无监督地做到分词甚至句法分析。

基于BERT的“token-token”相关度计算图示

基于BERT的“token-token”相关度计算图示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