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Nov

【外微分浅谈】1. 绪论与启发

写在前面

在《理解黎曼几何》系列,笔者分享了一些黎曼几何的“几何”心得,同时遗留了一个问题:怎么真正地去算黎曼张量?MTW的《引力论》中提到了一种基于外微分的方法,可是我不熟悉外微分,遂学习了一番。确实,是《引力论》中快捷计算曲率张量的步骤让笔者决定深入了解外微分的。果然,可观的效益是第一推动力。

这系列文章主要分享一些外微分的学习心得,曾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外积、活动标架、外微分及其在黎曼几何的一些应用等,最后包括一种计算曲率的有效方式

符号说明:在本系列中,用粗体的字母表示向量、矩阵以及基底,用普通字母来表示标量,它有可能是一个标量函数,也有可能是向量的分量,如无说明,则用$n$表示空间(流形)的维度。本文中同样使用了爱因斯坦求和法则,即相同的上下指标表示$1\sim n$遍历求和,即$\alpha_{\mu}\beta^{\mu}=\sum_{\mu=1}^{n} \alpha_{\mu}\beta^{\mu}$,习惯上将下标写在前面,比如$\alpha_{\mu}\beta^{\mu}$事实上跟$\beta^{\mu}\alpha_{\mu}$等价,但习惯写成前者。常用的一些记号是:$\mu,\nu$表示分量指标,$x^{\mu}$表示点的坐标分量,$dx^{\mu}$表示切向量(微元)的分量,$\alpha,\beta,\omega$等希腊字母也常用来表示微分形式。符号的使用有重复的地方,但符号的意义基本都在符号出现的附近有说明,因此应该不至于混淆。

最后,就是笔者其实对外微分还不是特别有感觉,因此文章中可能出现谬误之处,请读者见谅并指出。本系列命名为“外微分浅谈”,不是谦虚,确实是很浅,认识得浅,说的也很浅~

点击阅读全文...

14 Mar

泰迪杯赛前培训之数据挖掘与建模“慢谈”

泰迪杯赛前培训

泰迪杯赛前培训

应广州泰迪科技公司之邀,给泰迪杯数据挖掘竞赛录制了赛前培训视频,内容基本上是各种常见的数学模型及入门用法,以一种比较独特的思路,将朴素贝叶斯、HMM、逻辑回归、组合模型、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等串了起来。视频讲解难度为入门级,当然,真的要融合贯通所有内容,恐怕要骨灰级。

不管怎么样,简单分享一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建议甚至批评。

PPT下载:泰迪杯赛前培训ppt.zip

视频地址:http://moodle.tipdm.com/course/view.php?id=18

7 Jun

通用爬虫探索(三):效果展示与代码

部分效果

部分网站的爬取效果。其中图1是本博客的爬取效果,表明该方案是适用一般网站的;图2和图3是两个开源的论坛程序搭建起来的论坛的爬取效果,表明对于开源程序能够正常爬取;图4是对著名的天涯论坛的爬取效果,表明哪怕是公司内部开发的论坛,也具有不错的效果。

6-blog

6-blog

点击阅读全文...

11 Aug

细水长flow之NICE:流模型的基本概念与实现

前言:自从在机器之心上看到了glow模型之后(请看《下一个GAN?OpenAI提出可逆生成模型Glow》),我就一直对其念念不忘。现在机器学习模型层出不穷,我也经常关注一些新模型动态,但很少像glow模型那样让我怦然心动,有种“就是它了”的感觉。更意外的是,这个效果看起来如此好的模型,居然是我以前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于是我翻来覆去阅读了好几天,越读越觉得有意思,感觉通过它能将我之前的很多想法都关联起来。在此,先来个阶段总结。

背景

本文主要是《NICE: Non-linear Independent Components Estimation》一文的介绍和实现。这篇文章也是glow这个模型的基础文章之一,可以说它就是glow的奠基石。

艰难的分布

众所周知,目前主流的生成模型包括VAE和GAN,但事实上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基于flow的模型(flow可以直接翻译为“流”,它的概念我们后面再介绍)。事实上flow的历史和VAE、GAN它们一样悠久,但是flow却鲜为人知。在我看来,大概原因是flow找不到像GAN一样的诸如“造假者-鉴别者”的直观解释吧,因为flow整体偏数学化,加上早期效果没有特别好但计算量又特别大,所以很难让人提起兴趣来。不过现在看来,OpenAI的这个好得让人惊叹的、基于flow的glow模型,估计会让更多的人投入到flow模型的改进中。

glow模型生成的高清人脸

glow模型生成的高清人脸

点击阅读全文...

21 Jul

中山大学力学网络教程

内容来源于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理工学院)

中山大学力学教程-目录图

中山大学力学教程-目录图

为了避免以后出现资源无法访问的问题,BoJone把这部分内容拷贝到了科学空间的服务器上。

您现在所看到的版本,是位于“科学空间”服务器上的。

点击访问:http://kexue.fm/sci/mechanics/

7 Jul

百科翻译:草原上的狐狸(Swift Fox)

“维基百科”翻译又开始了,这次我们来关注下北美洲的一种珍贵动物——草原狐。
这个条目在中文的维基上没有出现过,但英文上有,现在我把它翻译过来了。由于只有两年的初中生物学习经验,所以一定有很多翻译不当的地方,请大家多提意见!谢谢

图片说明:草原狐,来自“维击百科”

图片说明:草原狐,来自“维击百科”

点击阅读全文...

8 Jul

百科翻译:臭氧的性质

臭氧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臭氧,我们都会死于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之下!这里翻译了一些关于臭氧的信息,来源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Ozone,中文维基为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7%AD%E6%B0%A7&variant=zh-cn

臭氧,英文名为Ozone或trioxygen,化学式$O_3$,每个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属于三原子分子。与氧气是同素异形体(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结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但比氧气更不稳定。在地表上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系统会产生有害影响。而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则能够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使地球的生物不受过量紫外线的侵害。

点击阅读全文...

8 Jul

古老的火山爆发造成地球冰期?

翻译语录: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翻译还是比较顺利,不懂的词查一下软件就OK,所以这次要说一下翻译以外的问题:众所周知,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硫能够抑制温室效应。不过糟糕的是,几乎所有大气环境治理手段都将把其它污染性气体转变成二氧化碳为目标,包括处理二氧化硫。这就造成了约治理环境,温室效应越强的问题。这时我们的环境学家也应考虑下两者的均衡问题了

图片说明:俄罗斯Kamtchatka火山爆发

图片说明:俄罗斯Kamtchatka火山爆发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