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seq2seq:基于seq2seq的阅读理解问答
By 苏剑林 | 2019-12-05 | 93353位读者 | 引用今天给bert4keras新增加了一个例子:阅读理解式问答(task_reading_comprehension_by_seq2seq.py),语料跟之前一样,都是用WebQA和SogouQA,最终的得分在0.77左右(单模型,没精调)。
方法简述
由于这次主要目的是给bert4keras增加demo,因此效率就不是主要关心的目标了。这次的目标主要是通用性和易用性,所以用了最万能的方案——seq2seq来实现做阅读理解。
用seq2seq做的话,基本不用怎么关心模型设计,只要把篇章和问题拼接起来,然后预测答案就行了。此外,seq2seq的方案还自然地包括了判断篇章有无答案的方法,以及自然地导出一种多篇章投票的思路。总而言之,不考虑效率的话,seq2seq做阅读理解是一种相当优雅的方案。
这次实现seq2seq还是用UNILM的方案,如果还不了解的读者,可以先阅读《从语言模型到Seq2Seq:Transformer如戏,全靠Mask》了解相应内容。
基于Conditional Layer Normalization的条件文本生成
By 苏剑林 | 2019-12-14 | 123126位读者 | 引用从文章《从语言模型到Seq2Seq:Transformer如戏,全靠Mask》中我们可以知道,只要配合适当的Attention Mask,Bert(或者其他Transformer模型)就可以用来做无条件生成(Language Model)和序列翻译(Seq2Seq)任务。
可如果是有条件生成呢?比如控制文本的类别,按类别随机生成文本,也就是Conditional Language Model;又比如传入一副图像,来生成一段相关的文本描述,也就是Image Caption。
相关工作
八月份的论文《Encoder-Agnostic Adaptation for Conditional Language Generation》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利用预训练模型做条件生成的几种方案;九月份有一篇论文《CTRL: A Conditional Transformer Language Model for Controllable Generation》提供了一个基于条件生成来预训练的模型,不过这本质还是跟GPT一样的语言模型,只能以文字输入为条件;而最近的论文《Plug and Play Language Models: a Simple Approach to Controlled Text Generation》将$p(x|y)$转化为$p(x)p(y|x)$来探究基于预训练模型的条件生成。
不过这些经典工作都不是本文要介绍的。本文关注的是以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作为条件的文本生成的场景,而方法是Conditional Layer Normalization——把条件融合到Layer Normalization的$\beta$和$\gamma$中去。
ON-LSTM:用有序神经元表达层次结构
By 苏剑林 | 2019-05-28 | 205615位读者 | 引用今天介绍一个有意思的LSTM变种:ON-LSTM,其中“ON”的全称是“Ordered Neurons”,即有序神经元,换句话说这种LSTM内部的神经元是经过特定排序的,从而能够表达更丰富的信息。ON-LSTM来自文章《Ordered Neurons: Integrating Tree Structures into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顾名思义,将神经元经过特定排序是为了将层级结构(树结构)整合到LSTM中去,从而允许LSTM能自动学习到层级结构信息。这篇论文还有另一个身份:ICLR 2019的两篇最佳论文之一,这表明在神经网络中融合层级结构(而不是纯粹简单地全向链接)是很多学者共同感兴趣的课题。
笔者留意到ON-LSTM是因为机器之心的介绍,里边提到它除了提高了语言模型的效果之外,甚至还可以无监督地学习到句子的句法结构!正是这一点特性深深吸引了我,而它最近获得ICLR 2019最佳论文的认可,更是坚定了我要弄懂它的决心。认真研读、推导了差不多一星期之后,终于有点眉目了,遂写下此文。
在正式介绍ON-LSTM之后,我忍不住要先吐槽一下这篇文章实在是写得太差了,将一个明明很生动形象的设计,讲得异常晦涩难懂,其中的核心是$\tilde{f}_t$和$\tilde{i}_t$的定义,文中几乎没有任何铺垫就贴了出来,也没有多少诠释,开始的读了好几次仍然像天书一样...总之,文章写法实在不敢恭维~
为节约而生:从标准Attention到稀疏Attention
By 苏剑林 | 2019-07-27 | 143247位读者 | 引用如今NLP领域,Attention大行其道,当然也不止NLP,在CV领域Attention也占有一席之地(Non Local、SAGAN等)。在18年初《〈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浅读(简介+代码)》一文中,我们就已经讨论过Attention机制,Attention的核心在于$\boldsymbol{Q},\boldsymbol{K},\boldsymbol{V}$三个向量序列的交互和融合,其中$\boldsymbol{Q},\boldsymbol{K}$的交互给出了两两向量之间的某种相关度(权重),而最后的输出序列则是把$\boldsymbol{V}$按照权重求和得到的。
显然,众多NLP&CV的成果已经充分肯定了Attention的有效性。本文我们将会介绍Attention的一些变体,这些变体的共同特点是——“为节约而生”——既节约时间,也节约显存。
背景简述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一文讨论的我们称之为“乘性Attention”,目前用得比较广泛的也就是这种Attention:
\begin{equation}Attention(\boldsymbol{Q},\boldsymbol{K},\boldsymbol{V}) = softmax\left(\frac{\boldsymbol{Q}\boldsymbol{K}^{\top}}{\sqrt{d_k}}\right)\boldsymbol{V}\end{equation}
“非自回归”也不差:基于MLM的阅读理解问答
By 苏剑林 | 2019-12-26 | 88672位读者 | 引用用时间换取效果:Keras梯度累积优化器
By 苏剑林 | 2019-07-08 | 84211位读者 | 引用现在Keras中你也可以用小的batch size实现大batch size的效果了——只要你愿意花$n$倍的时间,可以达到$n$倍batch size的效果,而不需要增加显存。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bojone/accum_optimizer_for_keras
扯淡
在一两年之前,做NLP任务都不用怎么担心OOM问题,因为相比CV领域的模型,其实大多数NLP模型都是很浅的,极少会显存不足。幸运或者不幸的是,Bert出世了,然后火了。Bert及其后来者们(GPT-2、XLNET等)都是以足够庞大的Transformer模型为基础,通过足够多的语料预训练模型,然后通过fine tune的方式来完成特定的NLP任务。
抛开约束,增强模型:一行代码提升albert表现
By 苏剑林 | 2020-01-29 | 85375位读者 | 引用Seq2Seq中Exposure Bias现象的浅析与对策
By 苏剑林 | 2020-03-09 | 99143位读者 | 引用前些天笔者写了《CRF用过了,不妨再了解下更快的MEMM?》,里边提到了MEMM的局部归一化和CRF的全局归一化的优劣。同时,笔者联想到了Seq2Seq模型,因为Seq2Seq模型的典型训练方案Teacher Forcing就是一个局部归一化模型,所以它也存在着局部归一化所带来的毛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Exposure Bias”。带着这个想法,笔者继续思考了一翻,将最后的思考结果记录在此文。
本文算是一篇进阶文章,适合对Seq2Seq模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希望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理解或表现的读者。关于Seq2Seq的入门文章,可以阅读旧作《玩转Keras之seq2seq自动生成标题》和《从语言模型到Seq2Seq:Transformer如戏,全靠Mask》。
本文的内容大致为:
1、Exposure Bias的成因分析及例子;
2、简单可行的缓解Exposure Bias问题的策略。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