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出来的文本】⋅(三)基于BERT的文本采样
By 苏剑林 | 2021-01-22 | 81961位读者 | 引用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就将前面所介绍的采样算法应用到具体的文本生成例子中。而作为第一个例子,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BERT来进行文本随机采样。所谓文本随机采样,就是从模型中随机地产生一些自然语言句子出来,通常的观点是这种随机采样是GPT2、GPT3这种单向自回归语言模型专有的功能,而像BERT这样的双向掩码语言模型(MLM)是做不到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利用BERT的MLM模型其实也可以完成文本采样,事实上它就是上一篇文章所介绍的Gibbs采样。这一事实首先由论文《BERT has a Mouth, and It Must Speak: BERT as a Markov Random Field Language Model》明确指出。论文的标题也颇为有趣:“BERT也有嘴巴,所以它得说点什么。”现在就让我们看看BERT究竟能说出什么来~
又是Dropout两次!这次它做到了有监督任务的SOTA
By 苏剑林 | 2021-07-01 | 206009位读者 | 引用关注NLP新进展的读者,想必对四月份发布的SimCSE印象颇深,它通过简单的“Dropout两次”来构造正样本进行对比学习,达到了无监督语义相似度任务的全面SOTA。无独有偶,最近的论文《R-Drop: Regularized Dropout for Neural Networks》提出了R-Drop,它将“Dropout两次”的思想用到了有监督任务中,每个实验结果几乎都取得了明显的提升。此外,笔者在自己的实验还发现,它在半监督任务上也能有不俗的表现。
小小的“Dropout两次”,居然跑出了“五项全能”的感觉,不得不令人惊讶。本文来介绍一下R-Drop,并分享一下笔者对它背后原理的思考。
【搜出来的文本】⋅(四)通过增、删、改来用词造句
By 苏剑林 | 2021-02-25 | 46302位读者 | 引用“用词造句”是小学阶段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词语的一个经典任务,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句子扩写或者句子补全任务,它其实要求我们具有不定向地进行文本生成的能力。然而,当前主流的语言模型都是单方向生成的(多数是正向的,即从左往右,少数是反向的,即从右往左),但用词造句任务中所给的若干个词未必一定出现在句首或者句末,这导致无法直接用语言模型来完成造句任务。
本文我们将介绍论文《CGMH: Constrained Sentence Generation by Metropolis-Hastings Sampling》,它使用MCMC采样使得单向语言模型也可以做到不定向生成,通过增、删、改操作模拟了人的写作润色过程,从而能无监督地完成用词造句等多种文本生成任务。
问题设置
无监督地进行文本采样,那么直接可以由语言模型来完成,而我们同样要做的,是往这个采样过程中加入一些信号$\boldsymbol{c}$,使得它能生成我们期望的一些文本。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搜出来的文本】⋅(一)从文本生成到搜索采样》的“明确目标”一节中,我们就介绍了本系列的指导思想:把我们要寻找的目标量化地写下来,然后最大化它或者从中采样。
T5 PEGASUS:开源一个中文生成式预训练模型
By 苏剑林 | 2021-03-03 | 182246位读者 | 引用去年在文章《那个屠榜的T5模型,现在可以在中文上玩玩了》中我们介绍了Google的多国语言版T5模型(mT5),并给出了用mT5进行中文文本生成任务的例子。诚然,mT5做中文生成任务也是一个可用的方案,但缺乏完全由中文语料训练出来模型总感觉有点别扭,于是决心要搞一个出来。
经过反复斟酌测试,我们决定以mT5为基础架构和初始权重,先结合中文的特点完善Tokenizer,然后模仿PEGASUS来构建预训练任务,从而训练一版新的T5模型,这就是本文所开源的T5 PEGASUS。
GlobalPointer:用统一的方式处理嵌套和非嵌套NER
By 苏剑林 | 2021-05-01 | 297690位读者 | 引用(注:本文的相关内容已整理成论文《Global Pointer: Novel Efficient Span-based Approach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如需引用可以直接引用英文论文,谢谢。)
本文将介绍一个称为GlobalPointer的设计,它利用全局归一化的思路来进行命名实体识别(NER),可以无差别地识别嵌套实体和非嵌套实体,在非嵌套(Flat NER)的情形下它能取得媲美CRF的效果,而在嵌套(Nested NER)情形它也有不错的效果。还有,在理论上,GlobalPointer的设计思想就比CRF更合理;而在实践上,它训练的时候不需要像CRF那样递归计算分母,预测的时候也不需要动态规划,是完全并行的,理想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是$\mathcal{O}(1)$!
简单来说,就是更漂亮、更快速、更强大!真有那么好的设计吗?不妨继续看看。
对比学习可以使用梯度累积吗?
By 苏剑林 | 2021-06-17 | 58019位读者 | 引用在之前的文章《用时间换取效果:Keras梯度累积优化器》中,我们介绍过“梯度累积”,它是在有限显存下实现大batch_size效果的一种技巧。一般来说,梯度累积适用的是loss是独立同分布的场景,换言之每个样本单独计算loss,然后总loss是所有单个loss的平均或求和。然而,并不是所有任务都满足这个条件的,比如最近比较热门的对比学习,每个样本的loss还跟其他样本有关。
那么,在对比学习场景,我们还可以使用梯度累积来达到大batch_size的效果吗?本文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简介
一般情况下,对比学习的loss可以写为
\begin{equation}\mathcal{L}=-\sum_{i,j=1}^b t_{i,j}\log p_{i,j} = -\sum_{i,j=1}^b t_{i,j}\log \frac{e^{s_{i,j}}}{\sum\limits_j e^{s_{i,j}}}=-\sum_{i,j=1}^b t_{i,j}s_{i,j} + \sum_{i=1}^b \log\sum_{j=1}^b e^{s_{i,j}}\label{eq:loss}\end{equation}
这里的$b$是batch_size;$t_{i,j}$是事先给定的标签,满足$t_{i,j}=t_{j,i}$,它是一个one hot矩阵,每一列只有一个1,其余都为0;而$s_{i,j}$是样本$i$和样本$j$的相似度,满足$s_{i,j}=s_{j,i}$,一般情况下还有个温度参数,这里假设温度参数已经整合到$s_{i,j}$中,从而简化记号。模型参数存在于$s_{i,j}$中,假设为$\theta$。
UniVAE:基于Transformer的单模型、多尺度的VAE模型
By 苏剑林 | 2021-06-29 | 70846位读者 | 引用ChildTuning:试试把Dropout加到梯度上去?
By 苏剑林 | 2021-11-22 | 64471位读者 | 引用Dropout是经典的防止过拟合的思路了,想必很多读者已经了解过它。有意思的是,最近Dropout有点“老树发新芽”的感觉,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新玩法,比如最近引起过热议的SimCSE和R-Drop,尤其是在文章《又是Dropout两次!这次它做到了有监督任务的SOTA》中,我们发现简单的R-Drop甚至能媲美对抗训练,不得不说让人意外。
一般来说,Dropout是被加在每一层的输出中,或者是加在模型参数上,这是Dropout的两个经典用法。不过,最近笔者从论文《Raise a Child in Large Language Model: Towards Effective and Generalizable Fine-tuning》中学到了一种新颖的用法:加到梯度上面。
梯度加上Dropout?相信大部分读者都是没听说过的。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来详细看看。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