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q2seq之双向解码
By 苏剑林 | 2019-08-09 | 47085位读者 | 引用在文章《玩转Keras之seq2seq自动生成标题》中我们已经基本探讨过seq2seq,并且给出了参考的Keras实现。
本文则将这个seq2seq再往前推一步,引入双向的解码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生成文本的质量(尤其是生成较长文本时)。本文所介绍的双向解码机制参考自《Synchronous Bidirectional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最后笔者也是用Keras实现的。
背景介绍
研究过seq2seq的读者都知道,常见的seq2seq的解码过程是从左往右逐字(词)生成的,即根据encoder的结果先生成第一个字;然后根据encoder的结果以及已经生成的第一个字,来去生成第二个字;再根据encoder的结果和前两个字,来生成第三个词;依此类推。总的来说,就是在建模如下概率分解
\begin{equation}p(Y|X)=p(y_1|X)p(y_2|X,y_1)p(y_3|X,y_1,y_2)\cdots\label{eq:p}\end{equation}
开源一版DGCNN阅读理解问答模型(Keras版)
By 苏剑林 | 2019-08-20 | 74709位读者 | 引用去年写过《基于CNN的阅读理解式问答模型:DGCNN》,介绍了一个纯卷积的简单的问答模型。当时是用Tensorflow实现的,而且没有开源,这几天抽空用Keras复现了一下,决定开源。
模型综述
关于DGCNN的基本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本文的模型并不是之前模型的重复实现,而是有所改动,这里只介绍一下被改动的地方。
1、这里放出的模型,线下验证集的分数大概是0.72(之前大约是0.75);
2、本次模型以字为单位,使用笔者之前探索出来的“字词混合Embedding”(之前是以词为单位);
3、本次模型完全去掉了人工特征(之前用了8个人工特征);
4、本次模型去掉了位置Embedding(之前将位置Embedding拼接到输入上);
5、模型架构和训练细节有所微调。
重新写了之前的新词发现算法:更快更好的新词发现
By 苏剑林 | 2019-09-09 | 98057位读者 | 引用新词发现是NLP的基础任务之一,主要是希望通过无监督发掘一些语言特征(主要是统计特征),来判断一批语料中哪些字符片段可能是一个新词。本站也多次围绕“新词发现”这个话题写过文章,比如:
在这些文章之中,笔者觉得理论最漂亮的是《基于语言模型的无监督分词》,而作为新词发现算法来说综合性能比较好的应该是《更好的新词发现算法》,本文就是复现这篇文章的新词发现算法。
n维空间下两个随机向量的夹角分布
By 苏剑林 | 2019-11-13 | 140971位读者 | 引用昨天群里大家讨论到了$n$维向量的一些反直觉现象,其中一个话题是“一般$n$维空间下两个随机向量几乎都是垂直的”,这就跟二维/三维空间的认知有明显出入了。要从理论上认识这个结论,我们可以考虑两个随机向量的夹角$\theta$分布,并算算它的均值方差。
概率密度
首先,我们来推导$\theta$的概率密度函数。呃,其实也不用怎么推导,它是$n$维超球坐标的一个直接结论。
要求两个随机向量之间的夹角分布,很显然,由于各向同性,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单位向量,而同样是因为各向同性,我们只需要固定其中一个向量,考虑另一个向量随机变化。不是一般性,考虑随机向量为
\begin{equation}\boldsymbol{x}=(x_1,x_2,\dots,x_n)\end{equation}
而固定向量为
\begin{equation}\boldsymbol{y}=(1,0,\dots,0)\end{equation}
从语言模型到Seq2Seq:Transformer如戏,全靠Mask
By 苏剑林 | 2019-09-18 | 335289位读者 | 引用相信近一年来(尤其是近半年来),大家都能很频繁地看到各种Transformer相关工作(比如Bert、GPT、XLNet等等)的报导,连同各种基础评测任务的评测指标不断被刷新。同时,也有很多相关的博客、专栏等对这些模型做科普和解读。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不仅要在“是什么”这个层面去理解这些工作,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什么”。这个“为什么”不仅仅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包括“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比如,在谈到XLNet的乱序语言模型时,我们或许已经从诸多介绍中明白了乱序语言模型的好处,那不妨更进一步思考一下:
为什么Transformer可以实现乱序语言模型?是怎么实现的?RNN可以实现吗?
本文从对Attention矩阵进行Mask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众多Transformer模型可以玩得如此“出彩”的基本原因,正如标题所述“Transformer如戏,全靠Mask”,这是各种花式Transformer模型的重要“门道”之一。
读完本文,你或许可以了解到:
1、Attention矩阵的Mask方式与各种预训练方案的关系;
2、直接利用预训练的Bert模型来做Seq2Seq任务。
从几何视角来理解模型参数的初始化策略
By 苏剑林 | 2020-01-16 | 97695位读者 | 引用对于复杂模型来说,参数的初始化显得尤为重要。糟糕的初始化,很多时候已经不单是模型效果变差的问题了,还更有可能是模型根本训练不动或者不收敛。在深度学习中常见的自适应初始化策略是Xavier初始化,它是从正态分布$\mathcal{N}\left(0,\frac{2}{fan_{in} + fan_{out}}\right)$中随机采样而构成的初始权重,其中$fan_{in}$是输入的维度而$fan_{out}$是输出的维度。其他初始化策略基本上也类似,只不过假设有所不同,导致最终形式略有差别。
标准的初始化策略的推导是基于概率统计的,大概的思路是假设输入数据的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期望输出数据也保持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推导出初始变换应该满足的均值和方差条件。这个过程理论上没啥问题,但在笔者看来依然不够直观,而且推导过程的假设有点多。本文则希望能从几何视角来理解模型的初始化方法,给出一个更直观的推导过程。
信手拈来的正交
前者时间笔者写了《n维空间下两个随机向量的夹角分布》,其中的一个推论是
推论1: 高维空间中的任意两个随机向量几乎都是垂直的。
CRF用过了,不妨再了解下更快的MEMM?
By 苏剑林 | 2020-02-24 | 49420位读者 | 引用HMM、MEMM、CRF被称为是三大经典概率图模型,在深度学习之前的机器学习时代,它们被广泛用于各种序列标注相关的任务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到了深度学习时代,HMM和MEMM似乎都“没落”了,舞台上就只留下CRF。相信做NLP的读者朋友们就算没亲自做过也会听说过BiLSTM+CRF做中文分词、命名实体识别等任务,却几乎没有听说过BiLSTM+HMM、BiLSTM+MEMM的,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番MEMM,并且通过与CRF的对比,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概率图模型的思想与设计。
模型推导
MEMM全称Maximum Entropy Markov Model,中文名可译为“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可能会吓退80%的初学者:最大熵还没搞懂,马尔可夫也不认识,这两个合起来怕不是天书?而事实上,不管是MEMM还是CRF,它们的模型都远比它们的名字来得简单,它们的概念和设计都非常朴素自然,并不难理解。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