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需要BERT-flow:一个线性变换媲美BERT-flow
By 苏剑林 | 2021-01-11 | 225480位读者 | 引用BERT-flow来自论文《On the Sentence Embeddings from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中了EMNLP 2020,主要是用flow模型校正了BERT出来的句向量的分布,从而使得计算出来的cos相似度更为合理一些。由于笔者定时刷Arixv的习惯,早在它放到Arxiv时笔者就看到了它,但并没有什么兴趣,想不到前段时间小火了一把,短时间内公众号、知乎等地出现了不少的解读,相信读者们多多少少都被它刷屏了一下。
从实验结果来看,BERT-flow确实是达到了一个新SOTA,但对于这一结果,笔者的第一感觉是:不大对劲!当然,不是说结果有问题,而是根据笔者的理解,flow模型不大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带着这个直觉,笔者做了一些分析,果不其然,笔者发现尽管BERT-flow的思路没有问题,但只要一个线性变换就可以达到相近的效果,flow模型并不是十分关键。
余弦相似度的假设
一般来说,我们语义相似度比较或检索,都是给每个句子算出一个句向量来,然后算它们的夹角余弦来比较或者排序。那么,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余弦相似度对所输入的向量提出了什么假设呢?或者说,满足什么条件的向量用余弦相似度做比较效果会更好呢?
【搜出来的文本】⋅(二)从MCMC到模拟退火
By 苏剑林 | 2021-01-14 | 55498位读者 | 引用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受限文本生成”这个概念,指出可以通过量化目标并从中采样的方式来无监督地完成某些带条件的文本生成任务。同时,上一篇文章还介绍了“重要性采样”和“拒绝采样”两个方法,并且指出对于高维空间而言,它们所依赖的易于采样的分布往往难以设计,导致它们难以满足我们的采样需求。
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入采样界最重要的算法之一“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了,它将马尔可夫链和蒙特卡洛方法结合起来,使得(至少理论上是这样)我们从很多高维分布中进行采样成为可能,也是后面我们介绍的受限文本生成应用的重要基础算法之一。本文试图对它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马尔可夫链
马尔可夫链实际上就是一种“无记忆”的随机游走过程,它以转移概率$p(\boldsymbol{y}\leftarrow\boldsymbol{x})$为基础,从一个初始状态$\boldsymbol{x}_0$出发,每一步均通过该转移概率随机选择下一个状态,从而构成随机状态列$\boldsymbol{x}_0, \boldsymbol{x}_1, \boldsymbol{x}_2, \cdots, \boldsymbol{x}_t, \cdots $,我们希望考察对于足够大的步数$t$,$\boldsymbol{x}_t$所服从的分布,也就是该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
【搜出来的文本】⋅(三)基于BERT的文本采样
By 苏剑林 | 2021-01-22 | 94525位读者 | 引用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就将前面所介绍的采样算法应用到具体的文本生成例子中。而作为第一个例子,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BERT来进行文本随机采样。所谓文本随机采样,就是从模型中随机地产生一些自然语言句子出来,通常的观点是这种随机采样是GPT2、GPT3这种单向自回归语言模型专有的功能,而像BERT这样的双向掩码语言模型(MLM)是做不到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利用BERT的MLM模型其实也可以完成文本采样,事实上它就是上一篇文章所介绍的Gibbs采样。这一事实首先由论文《BERT has a Mouth, and It Must Speak: BERT as a Markov Random Field Language Model》明确指出。论文的标题也颇为有趣:“BERT也有嘴巴,所以它得说点什么。”现在就让我们看看BERT究竟能说出什么来~
让研究人员绞尽脑汁的Transformer位置编码
By 苏剑林 | 2021-02-03 | 220161位读者 | 引用不同于RNN、CNN等模型,对于Transformer模型来说,位置编码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纯粹的Attention模块是无法捕捉输入顺序的,即无法区分不同位置的Token。为此我们大体有两个选择:1、想办法将位置信息融入到输入中,这构成了绝对位置编码的一般做法;2、想办法微调一下Attention结构,使得它有能力分辨不同位置的Token,这构成了相对位置编码的一般做法。
虽然说起来主要就是绝对位置编码和相对位置编码两大类,但每一类其实又能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变种,为此研究人员可算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了,此外还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位置编码。本文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研究人员为了更好地表达位置信息所构建出来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的编码方案。
绝对位置编码
形式上来看,绝对位置编码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方案,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各路研究人员的奇思妙想,也有不少的变种。一般来说,绝对位置编码会加到输入中:在输入的第$k$个向量$\boldsymbol{x}_k$中加入位置向量$\boldsymbol{p}_k$变为$\boldsymbol{x}_k + \boldsymbol{p}_k$,其中$\boldsymbol{p}_k$只依赖于位置编号$k$。
Nyströmformer:基于矩阵分解的线性化Attention方案
By 苏剑林 | 2021-02-16 | 49278位读者 | 引用标准Attention的$\mathcal{O}(n^2)$复杂度可真是让研究人员头大。前段时间我们在博文《Performer:用随机投影将Attention的复杂度线性化》中介绍了Google的Performer模型,它通过随机投影的方式将标准Attention转化为线性Attention。无独有偶,前些天Arxiv上放出了AAAI 2021的一篇论文《Nyströmformer: A Nyström-Based Algorithm for Approximating Self-Attention》,里边又提出了一种从另一个角度把标准Attention线性化的方案。
该方案写的是Nyström-Based,顾名思义是利用了Nyström方法来近似标准Attention的。但是坦白说,在看到这篇论文之前,笔者也完全没听说过Nyström方法,而纵观整篇论文,里边也全是笔者一眼看上去感觉很茫然的矩阵分解推导,理解起来颇为困难。不过有趣的是,尽管作者的推导很复杂,但笔者发现最终的结果可以通过一个相对来说更简明的方式来理解,遂将笔者对Nyströmformer的理解整理在此,供大家参考。
T5 PEGASUS:开源一个中文生成式预训练模型
By 苏剑林 | 2021-03-03 | 205685位读者 | 引用去年在文章《那个屠榜的T5模型,现在可以在中文上玩玩了》中我们介绍了Google的多国语言版T5模型(mT5),并给出了用mT5进行中文文本生成任务的例子。诚然,mT5做中文生成任务也是一个可用的方案,但缺乏完全由中文语料训练出来模型总感觉有点别扭,于是决心要搞一个出来。
经过反复斟酌测试,我们决定以mT5为基础架构和初始权重,先结合中文的特点完善Tokenizer,然后模仿PEGASUS来构建预训练任务,从而训练一版新的T5模型,这就是本文所开源的T5 PEGASUS。
让人惊叹的Johnson-Lindenstrauss引理:应用篇
By 苏剑林 | 2021-09-24 | 37996位读者 | 引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Johnson-Lindenstrauss引理(JL引理)的理论推导,这一篇我们来关注它的应用。
作为一个内容上本身就跟降维相关的结论,JL引理最基本的自然就是作为一个降维方法来用。但除了这个直接应用外,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算法,比如局部敏感哈希(LSH)、随机SVD等,本质上也依赖于JL引理。此外,对于机器学习模型来说,JL引理通常还能为我们的维度选择提供一些理论解释。
降维的工具
JL引理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随机投影”降维思路:
给定$N$个向量$v_1,v_2,\cdots,v_N\in\mathbb{R}^m$,如果想要将它降到$n$维,那么只需要从$\mathcal{N}(0,1/n)$中采样一个$n\times m$矩阵$A$,然后$Av_1,Av_2,\cdots,Av_N$就是降维后的结果。
Transformer升级之路:2、博采众长的旋转式位置编码
By 苏剑林 | 2021-03-23 | 333336位读者 | 引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原始的Sinusoidal位置编码做了较为详细的推导和理解,总的感觉是Sinusoidal位置编码是一种“想要成为相对位置编码的绝对位置编码”。一般来说,绝对位置编码具有实现简单、计算速度快等优点,而相对位置编码则直接地体现了相对位置信号,跟我们的直观理解吻合,实际性能往往也更好。由此可见,如果可以通过绝对位置编码的方式实现相对位置编码,那么就是“集各家之所长”、“鱼与熊掌兼得”了。Sinusoidal位置编码隐约做到了这一点,但并不够好。
本文将会介绍我们自研的Rotary Transformer(RoFormer)模型,它的主要改动是应用了笔者构思的“旋转式位置编码(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RoPE)”,这是一种配合Attention机制能达到“绝对位置编码的方式实现相对位置编码”的设计。而也正因为这种设计,它还是目前唯一一种可用于线性Attention的相对位置编码。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