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Keras更酷一些!”:中间变量、权重滑动和安全生成器
By 苏剑林 | 2019-04-28 | 107316位读者 | 引用继续“让Keras更酷一些”之旅。
今天我们会用Keras实现灵活地输出任意中间变量,还有无缝地进行权重滑动平均,最后顺便介绍一下生成器的进程安全写法。
首先是输出中间变量。在自定义层时,我们可能希望查看中间变量,这些需求有些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查看中间某个层的输出,只需要将截止到这个层的部分模型保存为一个新模型即可,但有些需求是比较困难的,比如在使用Attention层时我们可能希望查看那个Attention矩阵的值,如果用构建新模型的方法则会非常麻烦。而本文则给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彻底满足这个需求。
接着是权重滑动平均。权重滑动平均是稳定、加速模型训练甚至提升模型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大型模型(尤其是GAN)几乎都用到了权重滑动平均。一般来说权重滑动平均是作为优化器的一部分,所以一般需要重写优化器才能实现它。本文介绍一个权重滑动平均的实现,它可以无缝插入到任意Keras模型中,不需要自定义优化器。
至于生成器的进程安全写法,则是因为Keras读取生成器的时候,用到了多进程,如果生成器本身也包含了一些多进程操作,那么可能就会导致异常,所以需要解决这个这个问题。
强大的NVAE:以后再也不能说VAE生成的图像模糊了
By 苏剑林 | 2020-07-10 | 118996位读者 | 引用昨天早上,笔者在日常刷arixv的时候,然后被一篇新出来的论文震惊了!论文名字叫做《NVAE: A Deep Hierarchical Variational Autoencoder》,顾名思义是做VAE的改进工作的,提出了一个叫NVAE的新模型。说实话,笔者点进去的时候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因为笔者也算是对VAE有一定的了解,觉得VAE在生成模型方面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结果,论文打开了,呈现出来的画风是这样的:
然后笔者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
W!T!F! 这真的是VAE生成的效果?这还是我认识的VAE么?看来我对VAE的认识还是太肤浅了啊,以后再也不能说VAE生成的图像模糊了...
SPACES:“抽取-生成”式长文本摘要(法研杯总结)
By 苏剑林 | 2021-01-01 | 258308位读者 | 引用“法研杯”算是近年来比较知名的NLP赛事之一,今年是第三届,包含四个赛道,其中有一个“司法摘要”赛道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经过了解,这是面向法律领域裁判文书的长文本摘要生成,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公开的长文本生成任务和数据集。过去一年多以来,我们在文本生成方面都有持续的投入和探索,所以决定选择该赛道作为检验我们研究成果的“试金石”。很幸运,我们最终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该赛道的第一名。在此,我们对我们的比赛模型做一个总结和分享。
在该比赛中,我们跳出了纯粹炼丹的过程,通过新型的Copy机制、Sparse Softmax等颇具通用性的新方法提升了模型的性能。整体而言,我们的模型比较简洁有效,而且可以做到端到端运行。窃以为我们的结果对工程和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搜出来的文本】⋅(一)从文本生成到搜索采样
By 苏剑林 | 2021-01-07 | 68753位读者 | 引用最近,笔者入了一个新坑:基于离散优化的思想做一些文本生成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要生成文本的目标量化地写下来,构建一个分布,然后搜索这个分布的最大值点或者从这个分布中进行采样,这个过程通常不需要标签数据的训练。由于语言是离散的,因此梯度下降之类的连续函数优化方法不可用,并且由于这个分布通常没有容易采样的形式,直接采样也不可行,因此需要一些特别设计的采样算法,比如拒绝采样(Rejection Sampling)、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H采样(Metropolis-Hastings Sampling)、吉布斯采样(Gibbs Sampling),等等。
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眼熟,似乎回到了让人头大的学习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的那些年?没错,上述采样算法其实也是理解LDA模型的必备基础。本文我们就来回顾这些形形色色的采样算法,它们将会出现在后面要介绍的丰富的文本生成应用中。
重温SSM(四):有理生成函数的新视角
By 苏剑林 | 2024-06-27 | 19131位读者 | 引用在前三篇文章中,我们较为详细地讨论了HiPPO和S4的大部分数学细节。那么,对于接下来的第四篇文章,大家预期我们会讨论什么工作呢?S5、Mamba乃至Mamba2?都不是。本系列文章主要关心SSM的数学基础,旨在了解SSM的同时也补充自己的数学能力。而在上一篇文章我们简单提过S5和Mamba,S5是S4的简化版,相比S4基本上没有引入新的数学技巧,而Mamba系列虽然表现优异,但它已经将$A$简化为对角矩阵,所用到的数学技巧就更少了,它更多的是体现了工程方面的能力。
这篇文章我们来学习一篇暂时还声名不显的新工作《State-Free Inference of State-Space Models: The Transfer Function Approach》(简称RFT),它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将SSM的训练、推理乃至参数化,都彻底转到了生成函数空间中,为SSM的理解和应用开辟了新的视角
基础回顾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上一篇文章关于S4的探讨结果。S4基于如下线性RNN
\begin{equation}\begin{aligned}
x_{k+1} =&\, \bar{A} x_k + \bar{B} u_k \\
y_{k+1} =&\, \bar{C}^* x_{k+1} \\
\end{aligned}\label{eq:linear}\end{equation}
当概率遇上复变:随机游走基本公式
By 苏剑林 | 2014-04-30 | 62653位读者 | 引用欲对接广义相对论,新量子引力模型能否成功?
By 苏剑林 | 2009-09-05 | 17944位读者 | 引用时至目前为止,理论物理上最深奥的问题之一,就是调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而一个令物理学家们无比兴奋的,同时也争论不休的量子引力新模型,是否能重新书写物理学理论?针对不久前诞生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霍扎瓦模型”,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科学家对其进一步研究后得出中肯的结论,并将结果与值得商榷的内容发表于8月24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量子引力的新曙光
量子引力主要就是尝试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合并在一起,描述对重力场进行量子化,属于万有理论之一隅。但应该如何结合,又如何让二者在微观长度等级下维持正确性,以及任何候选的量子引力论又能提供什么样可证实的预测,这是当前的物理学悬而未决的问题。遗憾的是,量子引力所探讨的能量与尺度,乃是此前实验室条件下无法观测得到的,尽管可能,且可以透过天文观测来检验,但仍属少数特例,关于量子引力理论发展上的提示一直未能成功。
文本情感分类(一):传统模型
By 苏剑林 | 2015-06-22 | 238052位读者 | 引用前言:四五月份的时候,我参加了两个数据挖掘相关的竞赛,分别是物电学院举办的“亮剑杯”,以及第三届 “泰迪杯”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很碰巧的是,两个比赛中,都有一题主要涉及到中文情感分类工作。在做“亮剑杯”的时候,由于我还是初涉,水平有限,仅仅是基于传统的思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文本情感分类模型。而在后续的“泰迪杯”中,由于学习的深入,我已经基本了解深度学习的思想,并且用深度学习的算法实现了文本情感分类模型。因此,我打算将两个不同的模型都放到博客中,供读者参考。刚入门的读者,可以从中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且了解相关思路。高手请一笑置之。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