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Dec

鬼斧神工:求n维球的体积

今天早上同学问了我有关伽马函数和$n$维空间的球体积之间的关系,我记得我以前想要研究,但是并没有落实。既然她提问了,那么就完成这未完成的计划吧。

标准思路

简单来说,$n$维球体积就是如下$n$重积分
$$V_n(r)=\int_{x_1^2+x_2^2+\dots+x_n^2\leq r^2}dx_1 dx_2\dots dx_n$$
用更加几何的思路,我们通过一组平行面($n-1$维的平行面)分割,使得$n$维球分解为一系列近似小柱体,因此,可以得到递推公式
$$V_n (r)=\int_{-r}^r V_{n-1} \left(\sqrt{r^2-t^2}\right)dt$$
设$t=r\sin\theta_1$,就有
$$V_n (r)=r\int_{-\frac{\pi}{2}}^{\frac{\pi}{2}} V_{n-1} \left(r\cos\theta_1\right)\cos\theta_1 d\theta_1$$

点击阅读全文...

6 Jun

闲聊: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

在所有机器学习模型之中,也许最有趣、最深刻的便是神经网络模型了。笔者也想献丑一番,说一次神经网络。当然,本文并不打算从头开始介绍神经网络,只是谈谈我对神经网络的个人理解。如果希望进一步了解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朋友,请移步阅读下面的教程:
http://deeplearning.stanford.edu/wiki/index.php/UFLDL教程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8775360

机器分类

这里以分类工作为例,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中,有很多分类的问题,比如讲一句话的情况进行分类,粗略点可以分类为“积极”或“消极”,精细点分为开心、生气、忧伤等;另外一个典型的分类问题是手写数字识别,也就是将图片分为10类(0,1,2,3,4,5,6,7,8,9)。因此,也产生了很多分类的模型。

点击阅读全文...

21 Jul

从“0.999...等于1”说开来

从小学到大学都可能被问到的但却又不容易很好地回答的问题中,“0.999...究竟等不等于1”肯定也算是相当经典的一个。然而,要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被提问者都会不自觉地弄晕,甚至有些“民科”还以这个问题“创造了新数学”。

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给出比较通俗但比较严谨的回答。

什么是相等?

要回答0.999...等不等于1,首先得定义“相等”!什么才算相等?难道真的要写出来一模一样才叫相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2-1都不等于1了,因为2-1跟1看起来都不一样啊。

显然我们需要给“相等”做出比较严格但是又让人公认的定义,才能对相等进行判断,显然,下面的定义是能够让很多人接受的:

$a = b$等切仅当$|a-b|=0$。

点击阅读全文...

25 Dec

从loss的硬截断、软化到focal loss

前言

今天在QQ群里的讨论中看到了focal loss,经搜索它是Kaiming大神团队在他们的论文《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提出来的损失函数,利用它改善了图像物体检测的效果。不过我很少做图像任务,不怎么关心图像方面的应用。本质上讲,focal loss就是一个解决分类问题中类别不平衡、分类难度差异的一个loss,总之这个工作一片好评就是了。大家还可以看知乎的讨论:
《如何评价kaiming的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看到这个loss,开始感觉很神奇,感觉大有用途。因为在NLP中,也存在大量的类别不平衡的任务。最经典的就是序列标注任务中类别是严重不平衡的,比如在命名实体识别中,显然一句话里边实体是比非实体要少得多,这就是一个类别严重不平衡的情况。我尝试把它用在我的基于序列标注的问答模型中,也有微小提升。嗯,这的确是一个好loss。

接着我再仔细对比了一下,我发现这个loss跟我昨晚构思的一个loss具有异曲同工之理!这就促使我写这篇博文了。我将从我自己的思考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得到focal loss,也给出我昨晚得到的类似的loss。

点击阅读全文...

20 Dec

上集回顾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分享了自己对最大熵原理的认识,包括最大熵原理的意义、最大熵原理的求解以及一些简单而常见的最大熵原理的应用。在上一篇的文末,我们还通过最大熵原理得到了正态分布,以此来说明最大熵原理的深刻内涵和广泛意义。

本文中,笔者将介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模型——最大熵模型。本文以有监督的分类问题来介绍最大熵模型,所谓有监督,就是基于已经标签好的数据进行的。

事实上,第二篇文章的最大熵原理才是主要的,最大熵模型,实质上只是最大熵原理的一个延伸,或者说应用。

最大熵模型

分类:意味着什么?

在引入最大熵模型之前,我们先来多扯一点东西,谈谈分类问题意味着什么。假设我们有一批标签好的数据:
$$\begin{array}{c|cccccccc}
\hline
\text{数据}x & 1 & 2 & 3 & 4 & 5 & 6 & \dots & 100 \\
\hline
\text{标签}y & 1 & 0 & 1 & 0 & 1 & 0 & \dots & 0\\
\hline \end{array}$$

点击阅读全文...

15 Feb

积分估计的极值原理——变分原理的初级版本

如果一直关注科学空间的朋友会发现,笔者一直对极值原理有偏爱。比如,之前曾经写过一系列《自然极值》的文章,介绍一些极值问题和变分法;在物理学中,笔者偏爱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形式;在数据挖掘中,笔者也因此对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最大熵模型有浓厚的兴趣;最近,在做《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的习题中,笔者也对第十一章所说的变分原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对于一样新东西,笔者的学习方法是以一个尽可能简单的例子搞清楚它的原理和思想,然后再逐步复杂化,这样子我就不至于迷失了。对于变分原理,它是估算路径积分的一个很强大的方法,路径积分是泛函积分,或者说,无穷维积分,那么很自然想到,对于有限维的积分估计,比如最简单的一维积分,有没有类似的估算原理呢?事实上是有的,它并不复杂,弄懂它有助于了解变分原理的核心思想。很遗憾,我并没有找到已有的资料描述这个简化版的原理,可能跟我找的资料比较少有关。

从高斯型积分出发

变分原理本质上是Jensen不等式的应用。我们从下述积分出发
$$\begin{equation}\label{jifen}I(\epsilon)=\int_{-\infty}^{\infty}e^{-x^2-\epsilon x^4}dx\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17 Jun

OCR技术浅探:1. 全文简述

写在前面:前面的博文已经提过,在上个月我参加了第四届泰迪杯数据挖掘竞赛,做的是A题,跟OCR系统有些联系,还承诺过会把最终的结果开源。最近忙于毕业、搬东西,一直没空整理这些内容,现在抽空整理一下。

把结果发出来,并不是因为结果有多厉害、多先进(相反,当我对比了百度的这篇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进展:百度的若干实践》之后,才发现论文的内容本质上还是传统那一套,远远还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是因为虽然OCR技术可以说比较成熟了,但网络上根本就没有对OCR系统进行较为详细讲解的文章,而本文就权当补充这部分内容吧。我一直认为,技术应该要开源才能得到发展(当然,在中国这一点也确实值得商榷,因为开源很容易造成山寨),不管是数学物理研究还是数据挖掘,我大多数都会发表到博客中,与大家交流。

点击阅读全文...

26 Jun

OCR技术浅探:8. 综合评估

数据验证

尽管在测试环境下模型工作良好,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本节中,我们通过自己的模型,与京东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验证.

衡量OCR系统的好坏有两部分内容:(1)是否成功地圈出了文字;(2)对于圈出来的文字,有没有成功识别. 我们采用评分的方法,对每一张图片的识别效果进行评分. 评分规则如下:

如果圈出的文字区域能够跟京东提供的检测样本的box文件中匹配,那么加1分,如果正确识别出文字来,另外加1分,最后每张图片的分数是前面总分除以文字总数.

按照这个规则,每张图片的评分最多是2分,最少是0分. 如果评分超过1,说明识别效果比较好了. 经过京东的测试数据比较,我们的模型平均评分大约是0.84,效果差强人意。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