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un

文本情感分类(三):分词 OR 不分词

去年泰迪杯竞赛过后,笔者写了一篇简要介绍深度学习在情感分析中的应用的博文《文本情感分类(二):深度学习模型》。虽然文章很粗糙,但还是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反响,让我颇为意外。然而,那篇文章中在实现上有些不清楚的地方,这是因为:1、在那篇文章以后,keras已经做了比较大的改动,原来的代码不通用了;2、里边的代码可能经过我随手改动过,所以发出来的时候不是最适当的版本。因此,在近一年之后,我再重拾这个话题,并且完成一些之前没有完成的测试。

为什么要用深度学习模型?除了它更高精度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是目前唯一的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模型。所谓“端到端”,就是能够直接将原始数据和标签输入,然后让模型自己完成一切过程——包括特征的提取、模型的学习。而回顾我们做中文情感分类的过程,一般都是“分词——词向量——句向量(LSTM)——分类”这么几个步骤。虽然很多时候这种模型已经达到了state of art的效果,但是有些疑问还是需要进一步测试解决的。对于中文来说,字才是最低粒度的文字单位,因此从“端到端”的角度来看,应该将直接将句子以字的方式进行输入,而不是先将句子分好词。那到底有没有分词的必要性呢?本文测试比较了字one hot、字向量、词向量三者之间的效果。

模型测试

本文测试了三个模型,或者说,是三套框架,具体代码在文末给出。这三套框架分别是:

1、one hot:以字为单位,不分词,将每个句子截断为200字(不够则补空字符串),然后将句子以“字-one hot”的矩阵形式输入到LSTM模型中进行学习分类;

2、one embedding:以字为单位,不分词,,将每个句子截断为200字(不够则补空字符串),然后将句子以“字-字向量(embedding)“的矩阵形式输入到LSTM模型中进行学习分类;

3、word embedding:以词为单位,分词,,将每个句子截断为100词(不够则补空字符串),然后将句子以“词-词向量(embedding)”的矩阵形式输入到LSTM模型中进行学习分类。

点击阅读全文...

14 Oct

【理解黎曼几何】2. 从勾股定理到黎曼度量

黎曼度量

几何,英文名是Geometry,原意是大地测量。既然是测量,就必须有参考物,还有得知道如何计算距离。

有了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建立坐标系,把每个点的坐标都写下来,至于计算距离,我们有伟大的勾股定理:
$$ds^2 = dx^2 + dy^2 \tag{1} $$
但这里我们忽略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不一定使用直角坐标系,如果使用极坐标,那么应该是
$$ds^2 = dr^2 + r^2 d\theta^2 \tag{2} $$
因此可以联想,最一般的形式应该是
$$ds^2 = E(x^1, x^2)(dx^1)^2 + 2F(x^1, x^2)dx^1 dx^2 + G(x^1, x^2)(dx^2)^2 \tag{3} $$
这里的$x^1,x^2$是广义坐标,使用上标而不是下标来标记序号,是为了跟传统的教材记号一致。那这公式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正如我们没理由要求全世界都使用人民币一样,我们没必要要求世界各地都使用同一个坐标系,而更合理的做法是,每一处地方都使用自己的坐标系(局部坐标系),然后给出当地计算距离的方法。因此,上述公式正是说,在位置$(x^1, x^2)$处计算向量$(dx^1, dx^2)$的长度的公式(当地的勾股定理)是$ds^2 = E(x^1, x^2)(dx^1)^2 + 2F(x_1, x_2)dx^1 dx^2 + G(x^1, x^2)(dx^2)^2$。

点击阅读全文...

25 Nov

三顾碎纸复原:基于CNN的碎纸复原

赛题回顾

不得不说,2013年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的B题真的算是数学建模竞赛中百年难得一遇的好题:题目简洁明了,含义丰富,做法多样,延伸性强,以至于我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因为这个题目,我已经在科学空间写了两篇文章了,分别是《一个人的数学建模:碎纸复原》《迟到一年的建模:再探碎纸复原》。以前做这道题的时候,还只有一点数学建模的知识,而自从学习了数据挖掘、尤其是深度学习之后,我一直想重做这道题,但一直偷懒。这几天终于把它实现了。

如果对题目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参考前面两篇文章。碎纸复原共有五个附件,分别代表了五种“碎纸片”,即五种不同粒度的碎片。其中附件1和2都不困难,难度主要集中在附件3、4、5,而3、4、5的实现难度基本是一样的。做这道题最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贪心算法,即随便选一张图片,然后找到与它最匹配的图片,然后继续匹配下一张。要想贪心算法有效,最关键是找到一个良好的距离函数,来判断两张碎片是否相邻(水平相邻,这里不考虑垂直相邻)。

点击阅读全文...

1 Dec

基于双向GRU和语言模型的视角情感分析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傻逼的网络比赛——基于视角的领域情感分析,主页在这里。比赛的任务是找出一段话的实体然后判断情感,比如“我喜欢本田,我不喜欢丰田”这句话中,要标出“本田”和“丰田”,并且站在本田的角度,情感是积极的,站在丰田的角度,情感就是消极的。也就是说,等价于将实体识别和情感分析结合起来了。

吐槽

看起来很高端,哪里傻逼了?比赛任务本身还不错,值得研究,然而官方却很傻逼,主要体现为:1、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赛一个多月时间,然后筛选部分进入复赛,复赛就简单换了一点数据,题目、数据的领域都没有变化,复赛也是一个月的时间,这傻逼复赛究竟有什么意义?2、大家可以看看选手们在群里讨论什么:

点击阅读全文...

12 Apr

【语料】百度的中文问答数据集WebQA

信息抽取

众所周知,百度知道上有大量的人提了大量的问题,并且得到大量的回复。然而,百度知道上的回复者貌似懒人居多,他们往往喜欢直接在网上复制粘贴一大片来作为回答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可能跟问题相关,也可能跟问题不相关,比如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57785746.html

问:广州白云山海拨多高

答:广州白云山(Guangzhou Baiyun Mountain),是新 “羊城八景”之首、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注:最新测绘高度为372.6米——国家测绘局,2008年),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点击阅读全文...

4 May

记录一次半监督的情感分析

本文是一次不怎么成功的半监督学习的尝试:在IMDB的数据集上,用随机抽取的1000个标注样本训练一个文本情感分类模型,并且在余下的49000个测试样本中,测试准确率为73.48%。

思路

本文的思路来源于OpenAI的这篇文章:
《OpenAI新研究发现无监督情感神经元:可直接调控生成文本的情感》

文章里边介绍了一种无监督(实际上是半监督)做情感分类的模型的方法,并且实验效果很好。然而文章里边的实验很庞大,对于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重现(在4块Pascal GPU花了1个月时间训练)。不过,文章里边的思想是很简单的,根据里边的思想,我们可以做个“山寨版”的。思路如下:

我们一般用深度学习做情感分类,比较常规的思路就是Embedding层+LSTM层+Dense层(Sigmoid激活),我们常说的词向量,相当于预训练了Embedding层(这一层的参数量最大,最容易过拟合),而OpenAI的思想就是,为啥不连LSTM层一并预训练了呢?预训练的方法也是用语言模型来训练。当然,为了使得预训练的结果不至于丢失情感信息,LSTM的隐藏层节点要大一些。

点击阅读全文...

24 Jul

基于Xception的腾讯验证码识别(样本+代码)

去年的时候,有幸得到网友提供的一批腾讯验证码样本,因此也研究了一下,过程记录在《端到端的腾讯验证码识别(46%正确率)》中。

后来,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有求样本的,有求模型的,有一起讨论的,让我比较意外。事实上,原来的模型做得比较粗糙,尤其是准确率难登大雅之台,参考价值不大。这几天重新折腾了一下,弄了个准确率高一点的模型,同时也把样本公开给大家。

模型的思路跟《端到端的腾讯验证码识别(46%正确率)》是一样的,只不过把CNN部分换成了现成的Xception结构,当然,读者也可以换VGG、Resnet50等玩玩,事实上对验证码识别来说,这些模型都能够胜任。我挑选Xception,是因为它层数不多,模型权重也较小,我比较喜欢而已。

代码

点击阅读全文...

6 Aug

【不可思议的Word2Vec】6. Keras版的Word2Vec

前言

看过我之前写的TF版的Word2Vec后,Keras群里的Yin神问我有没有Keras版的。事实上在做TF版之前,我就写过Keras版的,不过没有保留,所以重写了一遍,更高效率,代码也更好看了。纯Keras代码实现Word2Vec,原理跟《【不可思议的Word2Vec】5. Tensorflow版的Word2Vec》是一样的,现在放出来,我想,会有人需要的。(比如,自己往里边加一些额外输入,然后做更好的词向量模型?)

由于Keras同时支持tensorflow、theano、cntk等多个后端,这就等价于实现了多个框架的Word2Vec了。嗯,这样想就高大上了,哈哈~

代码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