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Jun

重温SSM(三):HiPPO的高效计算(S4)

前面我们用两篇文章《重温SSM(一):线性系统和HiPPO矩阵》《重温SSM(二):HiPPO的一些遗留问题》介绍了HiPPO的思想和推导——通过正交函数基对持续更新的函数进行实时逼近,其拟合系数的动力学正好可以表示为一个线性ODE系统,并且对于特定的基底以及逼近方式,我们可以将线性系统的关键矩阵精确地算出来。此外,我们还讨论了HiPPO的离散化和相关性质等问题,这些内容奠定了后续的SSM工作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HiPPO的后续应用篇《Efficiently Modeling Long Sequences with Structured State Spaces》(简称S4),它利用HiPPO的推导结果作为序列建模的基本工具,并从新的视角探讨了高效的计算和训练方式,最后在不少长序列建模任务上验证了它的有效性,可谓SSM乃至RNN复兴的代表作之一。

基本框架

S4使用的序列建模框架,是如下的线性ODE系统:
\begin{equation}\begin{aligned}
x'(t) =&\, A x(t) + B u(t) \\
y(t) =&\, C^* x(t) + D u(t)
\end{aligned}\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5 Jun

重温SSM(二):HiPPO的一些遗留问题

书接上文,在上一篇文章《重温SSM(一):线性系统和HiPPO矩阵》中,我们详细讨论了HiPPO逼近框架其HiPPO矩阵的推导,其原理是通过正交函数基来动态地逼近一个实时更新的函数,其投影系数的动力学正好是一个线性系统,而如果以正交多项式为基,那么线性系统的核心矩阵我们可以解析地求解出来,该矩阵就称为HiPPO矩阵。

当然,上一篇文章侧重于HiPPO矩阵的推导,并没有对它的性质做进一步分析,此外诸如“如何离散化以应用于实际数据”、“除了多项式基外其他基是否也可以解析求解”等问题也没有详细讨论到。接下来我们将补充探讨相关问题。

离散格式

假设读者已经阅读并理解上一篇文章的内容,那么这里我们就不再进行过多的铺垫。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推导出了两类线性ODE系统,分别是:
\begin{align}
&\text{HiPPO-LegT:}\quad x'(t) = Ax(t) + Bu(t) \label{eq:legt-ode}\\[5pt]
&\text{HiPPO-LegS:}\quad x'(t) = \frac{A}{t}x(t) + \frac{B}{t}u(t) \label{eq:legs-ode}\end{align}
其中$A,B$是与时间$t$无关的常数矩阵,HiPPO矩阵主要指矩阵$A$。在这一节中,我们讨论这两个ODE的离散化。

点击阅读全文...

24 May

重温SSM(一):线性系统和HiPPO矩阵

前几天,笔者看了几篇介绍SSM(State Space Model)的文章,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未认真了解过SSM,于是打算认真去学习一下SSM的相关内容,顺便开了这个新坑,记录一下学习所得。

SSM的概念由来已久,但这里我们特指深度学习中的SSM,一般认为其开篇之作是2021年的S4,不算太老,而SSM最新最火的变体大概是去年的Mamba。当然,当我们谈到SSM时,也可能泛指一切线性RNN模型,这样RWKVRetNet还有此前我们在《Google新作试图“复活”RNN:RNN能否再次辉煌?》介绍过的LRU都可以归入此类。不少SSM变体致力于成为Transformer的竞争者,尽管笔者并不认为有完全替代的可能性,但SSM本身优雅的数学性质也值得学习一番。

尽管我们说SSM起源于S4,但在S4之前,SSM有一篇非常强大的奠基之作《HiPPO: Recurrent Memory with Optimal Polynomial Projections》(简称HiPPO),所以本文从HiPPO开始说起。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