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二十六):基于恒等式的蒸馏(下)
By 苏剑林 | 2024-11-22 | 12455位读者 | 引用继续回到我们的扩散系列。在《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二十五):基于恒等式的蒸馏(上)》中,我们介绍了SiD(Score identity Distillation),这是一种不需要真实数据、也不需要从教师模型采样的扩散模型蒸馏方案,其形式类似GAN,但有着比GAN更好的训练稳定性。
SiD的核心是通过恒等变换来为学生模型构建更好的损失函数,这一点是开创性的,同时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比如,SiD对损失函数的恒等变换是不完全的,如果完全变换会如何?如何从理论上解释SiD引入的$\lambda$的必要性?上个月放出的《Flow Generator Matching》(简称FGM)成功从更本质的梯度角度解释了$\lambda=0.5$的选择,而受到FGM启发,笔者则进一步发现了$\lambda = 1$的一种解释。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SiD的上述理论进展。
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二十五):基于恒等式的蒸馏(上)
By 苏剑林 | 2024-05-01 | 48336位读者 | 引用今天我们分享一下论文《Score identity Distillation: Exponentially Fast Distillation of Pretrained Diffusion Models for One-Step Generation》,顾名思义,这是一篇探讨如何更快更好地蒸馏扩散模型的新论文。
即便没有做过蒸馏,大家应该也能猜到蒸馏的常规步骤:随机采样大量输入,然后用扩散模型生成相应结果作为输出,用这些输入输出作为训练数据对,来监督训练一个新模型。然而,众所周知作为教师的原始扩散模型通常需要多步(比如1000步)迭代才能生成高质量输出,所以且不论中间训练细节如何,该方案的一个显著缺点是生成训练数据太费时费力。此外,蒸馏之后的学生模型通常或多或少都有效果损失。
有没有方法能一次性解决这两个缺点呢?这就是上述论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
从去噪自编码器到生成模型
By 苏剑林 | 2019-10-31 | 110268位读者 | 引用在我看来,几大顶会之中,ICLR的论文通常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它们的选题和风格基本上都比较轻松活泼、天马行空,让人有脑洞大开之感。所以,ICLR 2020的投稿论文列表出来之后,我也抽时间粗略过了一下这些论文,确实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工作。
其中,我发现了两篇利用去噪自编码器的思想做生成模型的论文,分别是《Learning Generative Models using Denoising Density Estimators》和《Annealed Denoising Score Matching: Learning Energy-Based Models in High-Dimensional Spaces》。由于常规做生成模型的思路我基本都有所了解,所以这种“别具一格”的思路就引起了我的兴趣。细读之下,发现两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做法又有所不同,最终的落脚点又是一样的,颇有“一题多解”的美妙,遂将这两篇论文放在一起,对比分析一翻。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