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Jun

路径积分系列:4.随机微分方程

本章将路径积分用于随机微分方程,并且得到了与不对称随机游走一样的结果,从而证明了它与该模型的等价性.

将路径积分用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研究,这一思路由来已久. 费曼在他的著作[5]中,已经建立了路径积分与线性随机微分方程的关系. 而对于非线性的情况,也有不少研究,但比较混乱,如文献[8]甚至给出了错误的结果.

本文从路径积分的离散化概念出发,明确地建立了两个路径积分微元的雅可比行列式关系,从而对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也建立了路径积分. 本文的结果跟文献[9]的结果是一致的.

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仅仅是随机常微分方程,它与一般的常微分方程的区别在于布朗运动项的引入,如常见的一类随机微分方程为
$$dx(t)=p(x(t),t)dt + \sqrt{\alpha} dW_t.\tag{48}$$
其中$W_t$代表着一个标准的布朗运动. 由于引入了随机项,所以解$x(t)$不再是确定的,而是有一定的概率分布.

在对随机微分方程中,感兴趣的量有很多,比如关于$x$的某个量的期望、方差,或者稳定性,等等. 随机微分方程领域中有各种分析的技巧,但是显然,直接求出$x(t)$的概率分布后对概率分布进行研究,是最理想最容易的方案. 路径积分正是给出了求概率分布的一个方法.

点击阅读全文...

9 Jun

路径积分系列:5.例子和综述

路径积分方法为解决某些随机问题带来了新视角.

一个例子:股票价格模型

考虑有风险资产(如股票),在$t$时刻其价格为$S_t$,考虑的时间区间为$[0,T]$,0表示初始时间,$T$表示为到期日. $S_t$看作是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时间变量,并服从下列随机微分方程:
$$dS_t^0=rS_t^0 dt;\quad dS_t=S_t(\mu dt+\sigma dW_t).\tag{70}$$
其中,$\mu$和$\sigma$是两个常量,$W_t$是一个标准布朗运动.

关于$S_t$的方程是一个随机微分方程,一般解决思路是通过随机微积分. 随机微积分有别于一般的微积分的地方在于,随机微积分在做一阶展开的时候,不能忽略$dS_t^2$项,因为$dW_t^2=dt$. 比如,设$S_t=e^{x_t}$,则$x_t=\ln S_t$
$$\begin{aligned}dx_t=&\ln(S_t+dS_t)-\ln S_t=\frac{dS_t}{S_t}-\frac{dS_t^2}{2S_t^2}\\
=&\frac{S_t(\mu dt+\sigma dW_t)}{S_t}-\frac{[S_t(\mu dt+\sigma dW_t)]^2}{2S_t^2}\\
=&\mu dt+\sigma dW_t-\frac{1}{2}\sigma^2 dW_t^2\quad(\text{其余项均低于}dt\text{阶})\\
=&\left(\mu-\frac{1}{2}\sigma^2\right) dt+\sigma dW_t\end{aligned}
,\tag{71}$$

点击阅读全文...

17 Jun

OCR技术浅探:2. 背景与假设

研究背景

关于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下面都简称OCR),是指将图像上的文字转化为计算机可编辑的文字内容,众多的研究人员对相关的技术研究已久,也有不少成熟的OCR技术和产品产生,比如汉王OCR、ABBYY FineReader、Tesseract OCR等. 值得一提的是,ABBYY FineReader不仅正确率高(包括对中文的识别),而且还能保留大部分的排版效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OCR商业软件.

然而,在诸多的OCR成品中,除了Tesseract OCR外,其他的都是闭源的、甚至是商业的软件,我们既无法将它们嵌入到我们自己的程序中,也无法对其进行改进. 开源的唯一选择是Google的Tesseract OCR,但它的识别效果不算很好,而且中文识别正确率偏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综上所述,不管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必要对OCR技术进行探究和改进. 我们队伍将完整的OCR系统分为“特征提取”、“文字定位”、“光学识别”、“语言模型”四个方面,逐步进行解决,最终完成了一个可用的、完整的、用于印刷文字的OCR系统. 该系统可以初步用于电商、微信等平台的图片文字识别,以判断上面信息的真伪.

研究假设

在本文中,我们假设图像的文字部分有以下的特征:

点击阅读全文...

18 Jun

OCR技术浅探:3. 特征提取(1)

作为OCR系统的第一步,特征提取是希望找出图像中候选的文字区域特征,以便我们在第二步进行文字定位和第三步进行识别.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集中精力模仿肉眼对图像与汉字的处理过程,在图像的处理和汉字的定位方面走了一条创新的道路. 这部分工作是整个OCR系统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我们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

传统的文本分割思路大多数是“边缘检测 + 腐蚀膨胀 + 联通区域检测”,如论文[1]. 然而,在复杂背景的图像下进行边缘检测会导致背景部分的边缘过多(即噪音增加),同时文字部分的边缘信息则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效果变差. 如果在此时进行腐蚀或膨胀,那么将会使得背景区域跟文字区域粘合,效果进一步恶化.(事实上,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足够远了,我们甚至自己写过边缘检测函数来做这个事情,经过很多测试,最终我们决定放弃这种思路。)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放弃了边缘检测和腐蚀膨胀,通过聚类、分割、去噪、池化等步骤,得到了比较良好的文字部分的特征,整个流程大致如图2,这些特征甚至可以直接输入到文字识别模型中进行识别,而不用做额外的处理.由于我们每一部分结果都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因此能够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图2:特征提取大概流程

图2:特征提取大概流程

点击阅读全文...

24 Jun

OCR技术浅探:5. 文本切割

经过上一步,得到单行的文本区域之后,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将单行的文本切割为单个的字符了. 因为第三步的模型师针对单个的字符建立的,因此这一步也是必须的.

均匀切割

基于方块汉字的假设,事实上最简单的切割方法是均匀切割,也就是说不加任何判断,直接按照高度来将单行文本切割为一个个的正方形图片. 这种思路可以应对大部分的单行文本,如下图上.

均匀切割成功

均匀切割成功

均匀切割失效

均匀切割失效

当然,均匀切割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大多数汉字都是方块汉字,但多数英语和数字都不是,因此如果出现中英文混排的时候,均匀切割就失效了,如上图下.

点击阅读全文...

26 Jun

OCR技术浅探:8. 综合评估

数据验证

尽管在测试环境下模型工作良好,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本节中,我们通过自己的模型,与京东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验证.

衡量OCR系统的好坏有两部分内容:(1)是否成功地圈出了文字;(2)对于圈出来的文字,有没有成功识别. 我们采用评分的方法,对每一张图片的识别效果进行评分. 评分规则如下:

如果圈出的文字区域能够跟京东提供的检测样本的box文件中匹配,那么加1分,如果正确识别出文字来,另外加1分,最后每张图片的分数是前面总分除以文字总数.

按照这个规则,每张图片的评分最多是2分,最少是0分. 如果评分超过1,说明识别效果比较好了. 经过京东的测试数据比较,我们的模型平均评分大约是0.84,效果差强人意。

点击阅读全文...

13 Aug

两个惊艳的python库:tqdm和retry

Python基本是我目前工作、计算、数据挖掘的唯一编程语言(除了符号计算用Mathematica外)。当然,基本的Python功能并不是很强大,但它胜在有巨量的第三方扩展库。在选用Python的第三方库时,我都会经过仔细考虑,希望能挑选出最简单的、最直观的一个(因为本人比较笨,太复杂用不了)。在数据处理方面,我用得最多的是Numpy和Pandas,这两个绝对称得上王者级别的库,当然不能不提的是Scipy,但我很少直接用它,一般会通过Pandas间接调用了;可视化方面不用说是Matplotlib了;在建模方面,我会用Keras,直接上深度学习模型,Keras已经成为相当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了,如果做文本挖掘,通常还会用到jieba(分词)、Gensim(主题建模,包含了诸如word2vec之类的模型),机器学习库还有流行的Scikit Learn,但我很少用;网络方面,写爬虫我用requests,这是个人性化的网络库,如果写网站,我会用bottle,这是个单文件版的迷你框架,一切由自己定义,当然,我也不会去写什么大型网站,我就写一个简单的的接口那样而已;最后如果要并行的话,一般直接用multiprocessing。

不过,以上都不是本文要推荐的,本文要推荐的是两个可以渗透到日常写代码的库,它实现了我们平时很多时候都需要的功能,但是不用增加什么代码,绝对让人眼前一亮。

点击阅读全文...

17 Aug

【中文分词系列】 1. 基于AC自动机的快速分词

前言:这个暑假花了不少时间在中文分词和语言模型上面,碰了无数次壁,也得到了零星收获。打算写一个专题,分享一下心得体会。虽说是专题,但仅仅是一些笔记式的集合,并非系统的教程,请读者见谅。

中文分词

关于中文分词的介绍和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matrix67这里有一篇关于分词和分词算法很清晰的介绍,值得一读。在文本挖掘中,虽然已经有不少文章探索了不分词的处理方法,如本博客的《文本情感分类(三):分词 OR 不分词》,但在一般场合都会将分词作为文本挖掘的第一步,因此,一个有效的分词算法是很重要的。当然,中文分词作为第一步,已经被探索很久了,目前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总结性质的,最多是微弱的改进,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了。

目前中文分词主要有两种思路:查词典字标注。首先,查词典的方法有:机械的最大匹配法、最少词数法,以及基于有向无环图的最大概率组合,还有基于语言模型的最大概率组合,等等。查词典的方法简单高效(得益于动态规划的思想),尤其是结合了语言模型的最大概率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歧义问题,但对于中文分词一大难度——未登录词(中文分词有两大难度:歧义和未登录词),则无法解决;为此,人们也提出了基于字标注的思路,所谓字标注,就是通过几个标记(比如4标注的是:single,单字成词;begin,多字词的开头;middle,三字以上词语的中间部分;end,多字词的结尾),把句子的正确分词法表示出来。这是一个序列(输入句子)到序列(标记序列)的过程,能够较好地解决未登录词的问题,但速度较慢,而且对于已经有了完备词典的场景下,字标注的分词效果可能也不如查词典方法。总之,各有优缺点(似乎是废话~),实际使用可能会结合两者,像结巴分词,用的是有向无环图的最大概率组合,而对于连续的单字,则使用字标注的HMM模型来识别。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