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ul

Welcome New Server for CosmoStation

wilderness_logo

wilderness_logo

经过近5个小时的迁移,终于完成了新服务器的更换了。

读者们现在所浏览的科学空间,以及大多数宇宙驿站的网站,都位于新服务器上了。这一次升级是宇宙驿站建立以来第八次升级(这个数字包含了网络升级及硬件升级),也是科学空间建立以来宇宙驿站进行的第二次升级,衷心祝福新的驿站服务器!

点击阅读全文...

30 Oct

太阳帆技术的粗浅分析(补充)

上星期,BoJone凭借简陋的物理知识,发表了《太阳帆技术的粗浅分析》一文,并转到了牧夫天文论坛上,希冀能够抛砖引玉。很幸运得到了牧夫上的高手的指正。他们指出了我的文章中$a=a_{ray}-a_G > 0$这一条件过于苛刻。因为,除了太阳光压外,还有另外一种力量能够战胜太阳引力——惯性离心力

重新把上篇文章的一个结果列出来:
$$a=a_{ray}-a_G=(\frac{L}{2\pi c (\rho h+{m'}/S)}-GM_{sun})\frac{1}{r^2} $$

点击阅读全文...

27 Nov

《自然极值》系列——2.费马原理

物理学的美不仅仅表现在简洁的公式上。我们还惊奇地发现,很多物理现象都是按照使某个变量达到极值的方式发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费马原理,它指出了光的传播路径的一个重要规律:光总是沿着所花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这里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费马原理。

费马原理俗称“最快到达原理”、“最小时间原理”。1657年,费马提出:

从P点到达Q点,在所有可行的路径中,光选择了所需时间最短的一条。
从P点到达Q点,在所有可行的路径中,光选择了所需时间为极值的一条。

这是一个极其奇妙的原理,也是自然界中最神奇的极值之一。作为非生物的光,居然自主地选择了最优路径,成为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东西,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宇宙的伟大。这究竟是造物者的精心设计,还是无心之作?

点击阅读全文...

18 Jul

科学空间终于恢复访问了!

经过10天的抢险维修,数据中心机房开始逐步恢复运行。科学空间也能够正常访问了!激动中...^_^

这是科学空间建立以来,宇宙驿站服务器所经受的最大一次灾难了,中断时间是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大量的天文科普网站都被中断,原因很简单,它们和科学空间一样,都把网站寄放在宇宙驿站服务器上。除了科学空间,中断访问的还有牧夫天文论坛、星友空间站、空间天文网等等。

点击阅读全文...

19 Jul

【备忘】在自己的电脑上搭建服务器

宇宙驿站维修期间,BoJone曾经想过用自己的电脑来搭建服务器,建立一个临时页面。但后来发现经常开着电脑不大好,就没有这样做了。不过如何在自己的电脑上搭建服务器,还是值得笔记一下的。

BoJone还在使用WinXP专业版系统,最标准的方法当然是使用IIS,可以一气呵成。但是考虑到IIS需要配置挺多东西的,所以就没有这样做了。所以自己在网上下载一些小软件,“拼凑”成了一个临时服务器。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很方便地应用到各个Windows系统。

点击阅读全文...

2 Jan

用复数化简二次曲线的尝试

当二次型在二维平面的情况下时,就等价于二次曲线的化简。二次曲线的化简主要用到平移和旋转,这恰好是复数所“擅长”的。因此,以复数为工具来对二次曲线进行化简,似乎是一种很显然的思路。然而,我却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我自己之前也忽略了这一思路。下面我对这个思路进行一点探索。

由于只打算做一些启发性引导,所以在这里只考虑$ Ax^2+2Bxy+Cy^2=1$这种不完全的形式(它不包含抛物线)。

点击阅读全文...

28 Dec

【分享】兴隆山的双子座流星雨

记得科学空间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原创的内容,有一段时间在翻译APOD的图片,后来渐渐地专注原创,就没有翻译了。这次再来分享一张图片,是兴隆山上的双子座流星雨,是国内爱好者Steed Yu拍摄的,被APOD收录。

兴隆山的双子座流星雨(来源:http://apod.nasa.gov/apod/ap151223.html)

兴隆山的双子座流星雨(来源:http://apod.nasa.gov/apod/ap15122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29 Sep

第1000篇文章

后台提示,本文是科学空间的第1000篇文章。

本想写下一篇文章的,但是看到这个提示,就先瞎写个水文纪念一下。都说人老了就喜欢各种感叹,这话还真不假。看到别人高考来个感想,博客十周年了来个感想,现在第1000篇文章了也来个感想,似乎总想找点理由感叹一下一样。那今天又能扯些啥犊子呢?

1000

1000

首先,自恋一下。1000篇文章,如果要印刷下来,就算每篇文章印一页,那也能印个1000页了,相信不少人都没捧起过1000页的书吧(我还真读过,有文章为证:《哈哈,我的“〈圣经〉”到了》),我居然能写个1000篇,也是挺佩服自己的。当然,早期的文章有部分是转载的,不是全部都自己写的,不过还是坚持了不少原创内容,而且就算是转载的也是经过自己编辑整理的,不算纯Copy,所以也勉强能说的过去吧。

然后,庆幸一下。博客开始的主题是天文和科普,后来慢慢偏向了理论物理和数学,现在则偏向了机器学习,但不管怎样,总算很庆幸地在科学这条路坚持了下来。虽然没有像幼时设想的那样成为一名真正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但终究有点相关,闲时依然可以做做科学计算,勉强也对得起当初的梦想。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