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Aug

开源一版DGCNN阅读理解问答模型(Keras版)

去年写过《基于CNN的阅读理解式问答模型:DGCNN》,介绍了一个纯卷积的简单的问答模型。当时是用Tensorflow实现的,而且没有开源,这几天抽空用Keras复现了一下,决定开源。

模型综述

关于DGCNN的基本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本文的模型并不是之前模型的重复实现,而是有所改动,这里只介绍一下被改动的地方。

1、这里放出的模型,线下验证集的分数大概是0.72(之前大约是0.75);

2、本次模型以字为单位,使用笔者之前探索出来的“字词混合Embedding”(之前是以词为单位);

3、本次模型完全去掉了人工特征(之前用了8个人工特征);

4、本次模型去掉了位置Embedding(之前将位置Embedding拼接到输入上);

5、模型架构和训练细节有所微调。

点击阅读全文...

11 Oct

BN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一个闭门造车的分析

BN,也就是Batch Normalization,是当前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视觉相关模型)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技巧,它能加速训练,甚至有一定的抗过拟合作用,还允许我们用更大的学习率,总的来说颇多好处(前提是你跑得起较大的batch size)。

那BN究竟是怎么起作用呢?早期的解释主要是基于概率分布的,大概意思是将每一层的输入分布都归一化到$\mathcal{N}(0,1)$上,减少了所谓的Internal Covariate Shift,从而稳定乃至加速了训练。这种解释看上去没什么毛病,但细思之下其实有问题的:不管哪一层的输入都不可能严格满足正态分布,从而单纯地将均值方差标准化无法实现标准分布$\mathcal{N}(0,1)$;其次,就算能做到$\mathcal{N}(0,1)$,这种诠释也无法进一步解释其他归一化手段(如Instance Normalization、Layer Normalization)起作用的原因。

在去年的论文《How Does Batch Normalization Help Optimization?》里边,作者明确地提出了上述质疑,否定了原来的一些观点,并提出了自己关于BN的新理解:他们认为BN主要作用是使得整个损失函数的landscape更为平滑,从而使得我们可以更平稳地进行训练。

本博文主要也是分享这篇论文的结论,但论述方法是笔者“闭门造车”地构思的。窃认为原论文的论述过于晦涩了,尤其是数学部分太不好理解,所以本文试图尽可能直观地表达同样观点。

(注:阅读本文之前,请确保你已经清楚知道BN是什么,本文不再重复介绍BN的概念和流程。)

点击阅读全文...

24 Feb

CRF用过了,不妨再了解下更快的MEMM?

HMM、MEMM、CRF被称为是三大经典概率图模型,在深度学习之前的机器学习时代,它们被广泛用于各种序列标注相关的任务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到了深度学习时代,HMM和MEMM似乎都“没落”了,舞台上就只留下CRF。相信做NLP的读者朋友们就算没亲自做过也会听说过BiLSTM+CRF做中文分词、命名实体识别等任务,却几乎没有听说过BiLSTM+HMM、BiLSTM+MEMM的,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番MEMM,并且通过与CRF的对比,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概率图模型的思想与设计。

模型推导

MEMM全称Maximum Entropy Markov Model,中文名可译为“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可能会吓退80%的初学者:最大熵还没搞懂,马尔可夫也不认识,这两个合起来怕不是天书?而事实上,不管是MEMM还是CRF,它们的模型都远比它们的名字来得简单,它们的概念和设计都非常朴素自然,并不难理解。

点击阅读全文...

29 Apr

节省显存的重计算技巧也有了Keras版了

不少读者最近可能留意到了公众号文章《BERT重计算:用22.5%的训练时间节省5倍的显存开销(附代码)》,里边介绍了一个叫做“重计算”的技巧,简单来说就是用来省显存的方法,让平均训练速度慢一点,但batch_size可以增大好几倍。该技巧首先发布于论文《Training Deep Nets with Sublinear Memory Cost》,其实在2016年就已经提出了,只不过似乎还没有特别流行起来。

探索

公众号文章提到该技巧在pytorch和paddlepaddle都有原生实现了,但tensorflow还没有。但事实上从tensorflow 1.8开始,tensorflow就已经自带了该功能了,当时被列入了tf.contrib这个子库中,而从tensorflow 1.15开始,它就被内置为tensorflow的主函数之一,那就是tf.recompute_grad

找到tf.recompute_grad之后,笔者就琢磨了一下它的用法,经过一番折腾,最终居然真的成功地用起来了,居然成功地让batch_size从48增加到了144!然而,在继续整理测试的过程中,发现这玩意居然在tensorflow 2.x是失效的...于是再折腾了两天,查找了各种资料并反复调试,最终算是成功地补充了这一缺陷。

最后是笔者自己的开源实现:

该实现已经内置在bert4keras中,使用bert4keras的读者可以升级到最新版本(0.7.5+)来测试该功能。

点击阅读全文...

21 Jun

日食记

简单成功的日食观测(2020年6月21日 16:02 深圳宝安沙井)

简单成功的日食观测(2020年6月21日 16:02 深圳宝安沙井)

16 Apr

搜狐文本匹配:基于条件LayerNorm的多任务baseline

前段时间看到了“2021搜狐校园文本匹配算法大赛”,觉得赛题颇有意思,便尝试了一下,不过由于比赛本身只是面向在校学生,所以笔者是不能作为正式参赛人员参赛的,因此把自己的做法开源出来,作为比赛baseline供大家参考。

赛题介绍

顾名思义,比赛的任务是文本匹配,即判断两个文本是否相似,本来是比较常规的任务,但有意思的是它分了多个子任务。具体来说,它分A、B两大类,A类匹配标准宽松一些,B类匹配标准严格一些,然后每个大类下又分为“短短匹配”、“短长匹配”、“长长匹配”3个小类,因此,虽然任务类型相同,但严格来看它是六个不同的子任务。

点击阅读全文...

15 Sep

殊途同归的策略梯度与零阶优化

深度学习如此成功的一个巨大原因就是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SGD、Adam等)能有效地求解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然而,既然是基于梯度,那么就要求模型是可导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时常会有求解不可导模型的需求,典型的例子就是直接优化准确率、F1、BLEU等评测指标,或者在神经网络里边加入了不可导模块(比如“跳读”操作)。

Gradient

Gradient

本文将简单介绍两种求解不可导的模型的有效方法:强化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策略梯度(Policy Gradient),以及干脆不需要梯度的零阶优化(Zeroth Order Optimization)。表面上来看,这是两种思路完全不一样的优化方法,但本文将进一步证明,在一大类优化问题中,其实两者基本上是等价的。

点击阅读全文...

14 Jan

【搜出来的文本】⋅(二)从MCMC到模拟退火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受限文本生成”这个概念,指出可以通过量化目标并从中采样的方式来无监督地完成某些带条件的文本生成任务。同时,上一篇文章还介绍了“重要性采样”和“拒绝采样”两个方法,并且指出对于高维空间而言,它们所依赖的易于采样的分布往往难以设计,导致它们难以满足我们的采样需求。

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入采样界最重要的算法之一“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了,它将马尔可夫链和蒙特卡洛方法结合起来,使得(至少理论上是这样)我们从很多高维分布中进行采样成为可能,也是后面我们介绍的受限文本生成应用的重要基础算法之一。本文试图对它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马尔可夫链

马尔可夫链实际上就是一种“无记忆”的随机游走过程,它以转移概率$p(\boldsymbol{y}\leftarrow\boldsymbol{x})$为基础,从一个初始状态$\boldsymbol{x}_0$出发,每一步均通过该转移概率随机选择下一个状态,从而构成随机状态列$\boldsymbol{x}_0, \boldsymbol{x}_1, \boldsymbol{x}_2, \cdots, \boldsymbol{x}_t, \cdots $,我们希望考察对于足够大的步数$t$,$\boldsymbol{x}_t$所服从的分布,也就是该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