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之后的八月,精彩天象仍将不断上演。英仙座流星雨将在本月出现极大,这同时也拉开了下半年流星雨季的大幕。木星和海王星冲日以及水星东大距等天象,将使行星观测再次成为热点。

观测关注:

太阳由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
01日 月掩心宿二
06日 南宝瓶座ι流星雨极大(ZHR=2)
07日 木星合月
11日 土星环消失(从太阳的方向看倾角为0)

12日 北宝瓶座δ流星雨极大(ZHR=5-10)
13日 英仙座流星雨极大(01:30-04:00, ZHR=100)
15日 木星冲日
16日 火星合月
17日 天鹅座κ流星雨极大(ZHR=3)
18日 金星合月;海王星冲日
20日 北宝瓶座ι流星雨极大
25日 水星东大距
28日 月掩心宿二

月亮动态:

满月:06日 08:55
下弦:14日 02:55
新月:20日 18:01
上弦:27日 19:42

观测小提示:

1、关于流星观测,不妨查阅:http://cmcn.y234.cn/meteor/visual/catalog/iota_aquarids/iota_aquarids.htm
2、时刻关注“维基百科”,你会了解更多!

详细信息:
以下观测地点为: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112.2E,22.68N)

8月07日 木星合月

8月11日 土星环消失(从太阳的方向看倾角为0)

土星美丽的光环不见了!从8月11日至9月4日,土星主体周围的一圈光环会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一段时间。这一奇特现象要15年才能碰上一次。

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也是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在望远镜中看来,在土星的赤道平面上围绕着一圈美丽的光环,这顶别致的“草帽”由直径几厘米到数米的碎冰块等物质组成,它们以飞快的速度围绕土星旋转,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令观赏者赞叹不已。

土星光环与土星轨道面有一个倾角,最大倾角是27度,最小倾角是0度。当两者出现最大倾角时,人们看到土星光环的面积是最大的,而且土星光度最明亮,土星整体呈现“草帽”状态;当两者发生最小倾角时,即使借助大型天文望远镜,也难以目睹土星光环。

与2003年土星的光环最大限度向地球展开相反,今年8月11日到9月4日,地球上的观测者的视线(观测者和天体的连线)将与土星的自转轴垂直,看上去好像这颗行星的光环消失了一般。土星绕日公转周期为29.458年,所以每过15年,土星的光环就会“消失”一次。

8月13日 英仙座流星雨极大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由观测记载的流星雨之一。在我国古书中,记录了公元38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超过百颗。12世纪之后,人们对英仙座流星雨的观测更加系统,但它的流量却不断减小。到20世纪初,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时的流量已经降到了每小时几颗的水平。正当天文学家认为该流星雨将要“寿终正寝”时,它却在1920年突然爆发,流量达到每小时200颗以上,给了大家一个莫大的惊喜。近些年来,英仙座流星雨一直相对比较稳定,流量每小时约为60~100颗,极大地前后几天也可能达到每小时10颗左右。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该彗星运行周期约为130年,上一次回归是在1992年,而当时英仙座流星雨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爆发。

近几年,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已经远离太阳系内部。英仙座流星雨也没有爆发预期。今年该流星雨的活跃期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在8月中旬将出现极大。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预报,极大时刻很有可能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当天的月相属于下弦月,对观测者会有一定影响,不过前半夜没有月光干扰,英仙座升起之后,就进入了流星雨的可观测时段。

英仙座流星雨是夏天的重要天象,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是即使是在夜晚,气温也不会太低,这使得它成为了最容易观测的流星雨。而在此期间学生朋友们又正在放暑假,也方便了观测活动的开展,但同时安全问题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流星观测是在夜间进行的,有参加人员数量多且普遍观测经验并不丰富的特点。加之流星雨如果出现爆发,很大的流量和明亮的火流星会让观测人员非常兴奋,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因此,大家在组织流星观测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单独行动,可以组织一群人一起一起外出观测;其次,尽量在白天到达预定观测地,并完成周边环境的勘察工作;再有,就是事先划分好大家的观测区域,尽量不要离开或乱窜。

英仙座流星雨是很好的天文摄影题材。八月中旬的前半夜,银河横贯天穹。将相机连接到赤道仪上,进行长时间曝光,就有可能拍到英仙座流星雨和银河的合影。

8月15日 木星冲日
今年,木星主要在摩羯座天区内运行。8月15日,木星会在落日时从东南方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说它在这一天冲日,当天我们一整夜都能对它进行观测。此时,木星的亮度可达-2.9等,想找到它应该不难。

8月16日 火星合月

8月18日海王星冲日
海王星是最新定义的八颗经典行星(classical planet)中距离太阳最远的,平均距离为45亿千米,即30个天文单位左右,公转周期约为164.8年。由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海王星也是看上去最暗的大行星,而且相对背景恒星的移动也比较缓慢。现在大家用望远镜在茫茫星海中找到它都不容易,可以想象19世纪天文学家们发现它时的艰辛。最初是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威耶,根据已经发现的天王星的轨道,计算出了海王星的存在,才使得这颗行星较为容易的被发现。首次观测到海王星,是1846年9月的事,如今这颗运行在遥远寒冷地带的行星,即将在被发现后首次绕太阳公转一周。8月18日,也就是木星冲日后三天,海王星也将冲日。近期,这两颗行星的角距离一直很近,由于木星的逆行,在5月和7月它们曾两次相合。不过与明亮的木星相比,海王星冲日时也仅有7.8等,亮度大约是木星的两万分之一。

8月25日 水星东大距
不知不觉,水星又运行到了太阳东侧,在八月下旬的傍晚将出现在西方的低空中。8月25日,水星将运行到东大距的位置,这也是它今年的第五次大距,也是第三次东大距。本次水星东大距,它与太阳的角距离能达到27°,但赤纬却要比太阳低10°以上。因此在北纬40°左右的地区,当天太阳落山时水星的地平高度只有10°左右。而到民用昏影终时,它的地平高度只有不到5°了。即使天气很好,观测地也无任何遮挡,但由于地平高度越低,大气尘埃圈的效果也会越严重,因此这时的水星将非常难被观测到。

注:晨昏蒙影是由大气反射和折射引起的,是晨光始和昏影终的总称,按不同的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它们是民用晨昏蒙影、航海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其晨光始(发生在早晨就是晨光始)和昏影终(发生在晚上就是昏影终)的太阳中心分别在地平以下6°、12°、18°

(部分内容摘自《天文爱好者》,图片来自Stellarium,科学空间整理)

转载到请包括本文地址:https://kexue.fm/archives/39

更详细的转载事宜请参考:《科学空间FAQ》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继续讨论。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分享/打赏本文。打赏并非要从中获得收益,而是希望知道科学空间获得了多少读者的真心关注。当然,如果你无视它,也不会影响你的阅读。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

如果您需要引用本文,请参考:

苏剑林. (Jul. 29, 2009). 《科学空间:2009年8月重要天象 》[B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kexue.fm/archives/39

@online{kexuefm-39,
        title={科学空间:2009年8月重要天象},
        author={苏剑林},
        year={2009},
        month={Jul},
        url={\url{https://kexue.fm/archives/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