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Nov

【外微分浅谈】3. 正交标架

众所周知,要掌握黎曼几何,需要强烈的几何直观感。但除此之外,用分量语言描述的黎曼几何,也需要很好的分析能力才能梳理清楚,因为有$N$多的指标在表示着分量和求和,咋看上去处处皆指标。这种繁琐的分量语言并不总讨人喜欢,甚至在不少地方是声名狼籍的。

在分量的语言中,我们本质上可以在局部建立任意形式的坐标系,也就是采用任意形式的基底$\{\boldsymbol{e}_{\mu}\}$,或者说自然标架。但不可否认,在正交标架(标准正交基)之下,很多方程会简单不少,并且得益于我们对欧氏空间的熟练,我们对正交标架下的研究可能会更有感觉。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当使用正交标架$\{\hat{\boldsymbol{e}}_{\mu}\}$,哪怕是活动的,这里我们用$\hat{}$标记正交标架。

比如,我们有微元
$$d\boldsymbol{r} = \boldsymbol{e}_{\mu}dx^{\mu} \tag{12} $$
是在一般标架下测量的,那么就可以得到黎曼度量

点击阅读全文...

5 Nov

【外微分浅谈】4. 微分不微

外微分

向量的外积一般只定义于不超过3维的空间。为了在更高维空间中使用反对称运算,我们需要下面描述的微分形式与外微分。

我们知道,任意$x$的函数的微分都可以写成$dx^{\mu}$的线性组合,在这里,各$dx^{\mu}$实则上扮演了一个基的角色,因此,我们不妨把$dx^{\mu}$看成是一组基,并且把任意函数称为微分0形式,而诸如$\omega_{\mu}dx^{\mu}$的式子,称为微分1形式。

在$dx^{\mu}$这组基之上,我们定义外积$\land$,即有反对称的运算$dx^{\mu}\land dx^{\nu}$,并且把诸如$\omega_{\mu\nu}dx^{\mu}\land dx^{\nu}$的式子,称为微分2形式。注意到这是$n$维空间中的外积,$dx^{\mu}\land dx^{\nu}$事实上是一个新空间的基,而不能用$dx^{\mu}$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点击阅读全文...

11 Nov

【外微分浅谈】7. 有力的计算

这里我们将展示上面一节的方法对于计算黎曼曲率张量的计算是多少的有力!我们再次列出我们得到的所有公式。首先是概念式的
$$\begin{aligned}&\omega^{\mu}=h_{\alpha}^{\mu}dx^{\alpha}\\
&d\boldsymbol{r}=\hat{\boldsymbol{e}}_{\mu} \omega^{\mu}\\
&ds^2 = \eta_{\mu\nu} \omega^{\mu}\omega^{\nu}\\
&\langle \hat{\boldsymbol{e}}_{\mu}, \hat{\boldsymbol{e}}_{\nu}\rangle = \eta_{\mu\nu}\end{aligned} \tag{65} $$
然后是
$$\begin{aligned}&d\eta_{\mu\nu}=\omega_{\nu\mu}+\omega_{\mu\nu}=\eta_{\nu\alpha}\omega_{\mu}^{\alpha}+\eta_{\mu \alpha}\omega_{\nu}^{\alpha}\\
&d\omega^{\mu}+\omega_{\nu}^{\mu}\land \omega^{\nu}=0\end{aligned} \tag{66} $$
这两个可以帮助我们确定$\omega_{\nu}^{\mu}$;接着就是
$$\mathscr{R}_{\nu}^{\mu} = d\omega_{\nu}^{\mu}+\omega_{\alpha}^{\mu} \land \omega_{\nu}^{\alpha} \tag{67} $$
最后你要正交标架下的$\hat{R}^{\mu}_{\nu\beta\gamma}$,就要写出:
$$\mathscr{R}_{\nu}^{\mu}=\sum_{\beta < \gamma} \hat{R}^{\mu}_{\nu\beta\gamma}\omega^{\beta}\land \omega^{\gamma} \tag{68} $$
如果你要原始标架下的$R^{\mu}_{\nu\beta\gamma}$,就要写出
$$(h^{-1})_{\mu'}^{\mu}\mathscr{R}^{\mu'}_{\nu'}h_{\nu}^{\nu'} = \sum_{\beta < \gamma} R^{\mu}_{\nu\beta\gamma}dx^{\beta}\land dx^{\gamma} \tag{69} $$
然后依次读出$R^{\mu}_{\nu\beta\gamma}$,就像制表一样。

点击阅读全文...

14 Dec

端到端的腾讯验证码识别(46%正确率)

最新结果请参考:http://kexue.fm/archives/4503/

前段时间有幸得到了一个网友提供的一批带标签的腾讯验证码样本(验证码样板:http://captcha.qq.com/getimage),于是抽了点时间,测试了一下验证码识别的模型。

腾讯验证码

腾讯验证码

样本

这批验证码比较简单,4位的英文字母,有大小写,但输入的时候不区分大小写,图案有一定的混淆,传统的基于分割的方案估计比较难办。端到端的方案是,直接将验证码输入,做几个卷积层,然后连接几个分类器(26分类),然后就直接输出四个字母标签了。其实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有样本就能做了,而且这个框架是通用的,可以用到区分大小写的情形(52分类),也可以用到英文数字混合的情形(再加10个类别而已)。

点击阅读全文...

19 Dec

【备忘】Python中断多重循环的几种思路

跳出单循环

不管是什么编程语言,都有可能会有跳出循环的需求,比如枚举时,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数就终止。跳出单循环是很简单的,比如

for i in range(10):
    if i > 5:
        print i
        break

然而,我们有时候会需要跳出多重循环,而break只能够跳出一层循环,比如

for i in range(10):
    for j in range(10):
        if i+j > 5:
            print i,j
            break

这样的代码并非说找到一组i+j > 5就停止,而是连续找到10组,因为break只跳出了for j in range(10)这一重循环。那么,怎么才能跳出多重呢?在此记录备忘一下。

点击阅读全文...

11 Jan

狄拉克函数:级数逼近

魏尔斯特拉斯定理

将狄拉克函数理解为函数的极限,可以衍生出很丰富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离严格的证明并不遥远。比如,定义
$$\delta_n(x)=\left\{\begin{aligned}&\frac{(1-x^2)^n}{I_n},x\in[-1,1]\\
&0,\text{其它情形}\end{aligned}\right.$$
其中$I_n = \int_{-1}^1 (1-x^2)^n dx$,于是不难证明
$$\delta(x)=\lim_{n\to\infty}\delta_n(x)$$
这样,对于$[a,b]$上的连续函数$f(x)$,我们就得到
$$f(x)=\int_{-1}^1 f(y)\delta(x-y)dy = \lim_{n\to\infty}\int_{-1}^1 f(y)\delta_n(x-y) dy$$
这里$-1 < a < b < 1$,并且我们已经“不严谨”地交换了积分号和极限号,但这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结果:可以看到
$$P_n(x)=\int_{-1}^1 f(y)\delta_n(x-y) dy$$
是$x$的一个$2n$次多项式,因此上式表明$f(x)$是一个$2n$次的多项式的极限!这就引出了著名的“魏尔斯特拉斯定理”:

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都可以用多项式一致地逼近。

点击阅读全文...

26 Jan

SVD分解(二):为什么SVD意味着聚类?

提前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2017行好运~

这篇文章主要想回答两个“为什么”的问题:1、为啥我就对SVD感兴趣了?;2、为啥我说SVD是一个聚类过程?回答的内容纯粹个人思辨结果,暂无参考文献。

为什么要研究SVD?

从2015年接触深度学习到现在,已经研究了快两年的深度学习了,现在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等概念也遍地开花。为什么在深度学习火起来的时候,我反而要回去研究“古老”的SVD分解呢?我觉得,SVD作为一个矩阵分解算法,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广泛的应用,它背后还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即它的可解释性。在深度学习流行的今天,不少人还是觉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就是一个有效的“黑箱”模型。但是,仅用“黑箱”二字来解释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前面已经说过,SVD分解本质上与不带激活函数的三层自编码机等价,理解SVD分解,能够为神经网络模型寻求一个合理的概率解释。

点击阅读全文...

27 Jan

除夕试拍星空星轨~

趁着家乡光污染还不是特别严重,有机会就拍一些留念吧。用华为P9拍的,设备不错,但拍摄技术很烂。请各位指点。

星轨1

星轨1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