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致的词向量模型(一):simpler glove
By 苏剑林 | 2017-11-19 | 44079位读者 | 引用如果问我哪个是最方便、最好用的词向量模型,我觉得应该是word2vec,但如果问我哪个是最漂亮的词向量模型,我不知道,我觉得各个模型总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且不说试验效果好不好(这不过是评测指标的问题),就单看理论也没有一个模型称得上漂亮的。
本文讨论了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词向量的问题,很多结论基本上都是实验发现的,缺乏合理的解释,包括:
如果去构造一个词向量模型?
为什么用余弦值来做近义词搜索?向量的内积又是什么含义?
词向量的模长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为什么词向量具有词类比性质?(国王-男人+女人=女王)
得到词向量后怎么构建句向量?词向量求和作为简单的句向量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讨论既有其针对性,也有它的一般性,有些解释也许可以直接迁移到对glove模型和skip gram模型的词向量性质的诠释中,读者可以自行尝试。
围绕着这些问题的讨论,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类似glove的词向量模型,这里称之为simpler glove,并基于斯坦福的glove源码进行修改,给出了本文的实现,具体代码在Github上。
更别致的词向量模型(六):代码、分享与结语
By 苏剑林 | 2017-11-19 | 97129位读者 | 引用分享一个slide:花式自然语言处理
By 苏剑林 | 2018-01-23 | 86143位读者 | 引用网站更新记录(2018年01月)
By 苏剑林 | 2018-01-29 | 31730位读者 | 引用也许读者会发现,这几天访问科学空间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原因是我这几天都在对网站进行调整。
这次的调整幅度很大,不过从外表上可能很难发现,特此记录留念一下。主要的更新内容包括:
1、主题的优化:本博客用的geekg主题其实比较老了,去年花钱请人对它进行了第一次大升级,加入了响应式设计,这几天主要解决该主题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图片显示、边距、排版等细微调整;
2、内部的优化:大幅度减少了插件的使用,把一些基本的功能(如网站目录、归档页)等都内嵌到主题中,减少了对插件的依赖,也提升了可用性;
3、文章的优化:其实这也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早期写文章的时候比较随意,html代码、公式的LaTeX代码等都不规范,因此早期的文章显示效果可能比较糟糕,于是我就做了一件很疯狂的事情——把800多篇文章都过一遍!经过了两天多的时间,基本上修复了早期文章的大部分问题;
4、域名的优化:网站全面使用https!网站放在阿里云上面,可是阿里云有一套自以为是的监管系统,无故屏蔽我的一些页面。为了应对阿里云的恶意屏蔽,只好转向https,当然,这不会对读者平时访问造成影响,因为跳转https是自动的。目前两个域名spaces.ac.cn和kexue.fm都会自动跳转到https。
基于最小熵原理的NLP库:nlp zero
By 苏剑林 | 2018-05-31 | 108475位读者 | 引用陆陆续续写了几篇最小熵原理的博客,致力于无监督做NLP的一些基础工作。为了方便大家实验,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算法封装为一个库,供有需要的读者测试使用。
由于面向的是无监督NLP场景,而且基本都是NLP任务的基础工作,因此命名为nlp zero。
地址
Github: https://github.com/bojone/nlp-zero
Pypi: https://pypi.org/project/nlp-zero/
可以直接通过
pip install nlp-zero==0.1.6
进行安装。整个库纯Python实现,没有第三方调用,支持Python2.x和3.x。
用Numpy实现高效的Apriori算法
By 苏剑林 | 2018-05-10 | 99173位读者 | 引用恒等式 det(exp(A)) = exp(Tr(A)) 赏析
By 苏剑林 | 2019-02-18 | 71128位读者 | 引用本文的主题是一个有趣的矩阵行列式的恒等式
\begin{equation}\det(\exp(\boldsymbol{A})) = \exp(\text{Tr}(\boldsymbol{A}))\label{eq:main}\end{equation}
这个恒等式在挺多数学和物理的计算中都出现过,笔者都在不同的文献中看到过好几次了。
注意左端是矩阵的指数,然后求行列式,这两步都是计算量非常大的运算;右端仅仅是矩阵的迹(一个标量),然后再做标量的指数。两边的计算量差了不知道多少倍,然而它们居然是相等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神奇的事实。
所以,本文就来好好欣赏一个这个恒等式。
分享一次专业领域词汇的无监督挖掘
By 苏剑林 | 2019-04-10 | 89953位读者 | 引用去年 Data Fountain 曾举办了一个“电力专业领域词汇挖掘”的比赛,该比赛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无监督”的比赛,也就是说它考验的是从大量的语料中无监督挖掘专业词汇的能力。
这个显然确实是工业界比较有价值的一个能力,又想着我之前也在无监督新词发现中做过一定的研究,加之“无监督比赛”的新颖性,所以当时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然而最终排名并不靠前~
不管怎样,还是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做法,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监督做法,也许会对部分读者有些参考价值。
基准对比
首先,新词发现部分,用到了我自己写的库nlp zero,基本思路是先分别对“比赛所给语料”、“自己爬的一部分百科百科语料”做新词发现,然后两者进行对比,就能找到一批“比赛所给语料”的特征词。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