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Jun

【翻译】巨型望远镜:要继续,就得有牺牲!

2007年末公布的30米望远镜效果图

2007年末公布的30米望远镜效果图

文章来自:新科学家,这是一篇关于30米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的新闻,起因是望远镜的制造遭到当地人的不满,当然背后的原因是很深远的,难以说清楚。更多有关TMT的新闻,可以阅读:http://www.ctmt.org/

夏威夷的巨型望远镜:要继续,就得有牺牲!

四分之一必须离开!在停止了两个月之后,夏威夷的巨型30米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重新回归到建设进程——但要牺牲其他望远镜。

由于夏威夷当地居民的抗议声越来越大,早在四月望远镜的建设工作就被迫暂停。与该望远镜相比,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望远镜都相形见绌——它让能够让天文学家们凝视可见的宇宙的边缘。它位于许多夏威夷人认为是“神圣之地”的死火山莫纳克亚山,因此被夏威夷人认为是一种侮辱——尤其是在山顶已经有十多个望远镜了。

点击阅读全文...

22 Jun

文本情感分类(一):传统模型

前言:四五月份的时候,我参加了两个数据挖掘相关的竞赛,分别是物电学院举办的“亮剑杯”,以及第三届 “泰迪杯”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很碰巧的是,两个比赛中,都有一题主要涉及到中文情感分类工作。在做“亮剑杯”的时候,由于我还是初涉,水平有限,仅仅是基于传统的思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文本情感分类模型。而在后续的“泰迪杯”中,由于学习的深入,我已经基本了解深度学习的思想,并且用深度学习的算法实现了文本情感分类模型。因此,我打算将两个不同的模型都放到博客中,供读者参考。刚入门的读者,可以从中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且了解相关思路。高手请一笑置之。

基于情感词典

人的最简单的判断思维

人的最简单的判断思维

点击阅读全文...

2 Jul

用Pandas实现高效的Apriori算法

最新更新:《用Numpy实现高效的Apriori算法》

最近在做数据挖掘相关的工作,阅读到了Apriori算法。平时由于没有涉及到相关领域,因此对Apriori算法并不了解,而如今工作上遇到了,就不得不认真学习一下了。Apriori算法是一个寻找关联规则的算法,也就是从一大批数据中找到可能的逻辑,比如“条件A+条件B”很有可能推出“条件C”(A+B-->C),这就是一个关联规则。具体来讲,比如客户买了A商品后,往往会买B商品(反之,买了B商品不一定会买A商品),或者更复杂的,买了A、B两种商品的客户,很有可能会再买C商品(反之也不一定)。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商品组合销售,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寻求关联规则的算法,就是关联分析算法。

啤酒与尿布

啤酒与尿布

啤酒与尿布

关联算法的案例中,最为人老生常谈的应该是“啤酒与尿布”了。“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沃尔玛超市中,超市管理人员发现“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经过分析,原来在美国有婴儿的家庭中,一般是母亲在家中照看婴儿,年轻的父亲前去超市购买尿布。父亲在购买尿布的同时,往往会顺便为自己购买啤酒,这样就会出现啤酒与尿布这两件看上去不相干的商品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的现象。因此,沃尔玛尝试将啤酒与尿布摆放在相同的区域,让年轻的父亲可以同时找到这两件商品。事实是效果相当不错!

点击阅读全文...

21 Jul

从“0.999...等于1”说开来

从小学到大学都可能被问到的但却又不容易很好地回答的问题中,“0.999...究竟等不等于1”肯定也算是相当经典的一个。然而,要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被提问者都会不自觉地弄晕,甚至有些“民科”还以这个问题“创造了新数学”。

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给出比较通俗但比较严谨的回答。

什么是相等?

要回答0.999...等不等于1,首先得定义“相等”!什么才算相等?难道真的要写出来一模一样才叫相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2-1都不等于1了,因为2-1跟1看起来都不一样啊。

显然我们需要给“相等”做出比较严格但是又让人公认的定义,才能对相等进行判断,显然,下面的定义是能够让很多人接受的:

$a = b$等切仅当$|a-b|=0$。

点击阅读全文...

20 Dec

上集回顾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分享了自己对最大熵原理的认识,包括最大熵原理的意义、最大熵原理的求解以及一些简单而常见的最大熵原理的应用。在上一篇的文末,我们还通过最大熵原理得到了正态分布,以此来说明最大熵原理的深刻内涵和广泛意义。

本文中,笔者将介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模型——最大熵模型。本文以有监督的分类问题来介绍最大熵模型,所谓有监督,就是基于已经标签好的数据进行的。

事实上,第二篇文章的最大熵原理才是主要的,最大熵模型,实质上只是最大熵原理的一个延伸,或者说应用。

最大熵模型

分类:意味着什么?

在引入最大熵模型之前,我们先来多扯一点东西,谈谈分类问题意味着什么。假设我们有一批标签好的数据:
$$\begin{array}{c|cccccccc}
\hline
\text{数据}x & 1 & 2 & 3 & 4 & 5 & 6 & \dots & 100 \\
\hline
\text{标签}y & 1 & 0 & 1 & 0 & 1 & 0 & \dots & 0\\
\hline \end{array}$$

点击阅读全文...

18 Jan

当大数据进入厨房:让大数据教你做菜!

说在前面

美食(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美食(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在空间侧边栏的笔者的自我介绍中,有一行是“厨房爱好者”,虽然笔者不怎么会做菜,但确实,厨房是我的一个爱好。当然,笔者的爱好很多,数学、物理、天文、计算机等,都喜欢,都想学,弄到多而不精。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提到过,数据挖掘也是我的一个爱好,而当数据挖掘跟厨房这两个爱好相遇了,会有什么有趣的结果吗?

笔者正是做了这样一个事情:从美食中国的家常菜目录下面,写了个简单的爬虫,抓取了一批菜谱数据下来,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此对美食中国表示衷心感谢。选择美食中国的原因是它的数据比较规范。)数据分析在我目前公司的高性能服务器做,分析起来特别舒服~~

这里共收集了18209个菜谱,共包含了9700种食材(包括主料、辅料、调料,部分可能由于命名不规范等原因会重复)。当然,这个数据量相对于很多领域的大数据标准来说,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在大数据极少涉及的厨房,应该算是比较多的了。

点击阅读全文...

18 Jun

OCR技术浅探:3. 特征提取(2)

逐层识别

当图像有效地进行分层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前面的假设,进一步设计相应的模型,通过逐层处理的方式找出图像中的文字区域.

连通性

8邻接

8邻接

可以看到,每一层的图像是由若干连通区域组成的,文字本身是由笔画较为密集组成的,因此往往文字也能够组成一个连通区域. 这里的连通定义为8邻接,即某个像素周围的8个像素都定义为邻接像素,邻接的像素则被定义为同一个连通区域.

定义了连通区域后,每个图层被分割为若干个连通区域,也就是说,我们逐步地将原始图像进行分解,如图9.

点击阅读全文...

26 Jun

OCR技术浅探:7. 语言模型

由于图像质量等原因,性能再好的识别模型,都会有识别错误的可能性,为了减少识别错误率,可以将识别问题跟统计语言模型结合起来,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给出最优的识别结果.这是改进OCR识别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转移概率

在我们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有出现这一案例.由于图像不清晰等可能的原因,导致“电视”一词被识别为“电柳”,仅用图像模型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从图像模型来看,识别为“电柳”是最优的选择.但是语言模型却可以很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基于大量的文本数据我们可以统计“电视”一词和“电柳”一词的概率,可以发现“电视”一词的概率远远大于“电柳”,因此我们会认为这个词是“电视”而不是“电柳”.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就是对于第一个字的区域的识别结果$s_1$,我们前面的卷积神经网络给出了“电”、“宙”两个候选字(仅仅选了前两个,后面的概率太小),每个候选字的概率$W(s_1)$分别为0.99996、0.00004;第二个字的区域的识别结果$s_2$,我们前面的卷积神经网络给出了“柳”、“视”、“规”(仅仅选了前三个,后面的概率太小),每个候选字的概率$W(s_2)$分别为0.87838、0.12148、0.00012,因此,它们事实上有六种组合:“电柳”、“电视”、“电规”、“宙柳”、“宙视”、“宙规”.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