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GPT遇上中国象棋:写过文章解过题,要不再来下盘棋?
By 苏剑林 | 2020-11-11 | 58932位读者 | 引用不知道读者有没有看过量子位年初的文章《最强写作AI竟然学会象棋和作曲,语言模型跨界操作引热议,在线求战》,里边提到有网友用GPT2模型训练了一个下国际象棋的模型。笔者一直在想,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可以没有中文版呢?对于国际象棋来说,其中文版自然就是中国象棋了,于是我一直有想着把它的结果在中国象棋上面复现一下。拖了大半年,在最近几天终于把这个事情完成了,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象棋谱式
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跟风玩玩目前最大的中文GPT2模型(bert4keras)
By 苏剑林 | 2020-11-20 | 76591位读者 | 引用相信不少读者这几天都看到了清华大学与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一起搞的“清源计划”(相关链接《中文版GPT-3来了?智源研究院发布清源 CPM —— 以中文为核心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里边开源了目前最大的中文GPT2模型CPM-LM(26亿参数),据说未来还会开源200亿甚至1000亿参数的模型,要打造“中文界的GPT3”。
我们知道,GPT3不需要finetune就可以实现Few Shot,而目前CPM-LM的演示例子中,Few Shot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让人跃跃欲试,笔者也不例外。既然要尝试,肯定要将它适配到自己的bert4keras中才顺手,于是适配工作便开始了。本以为这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谁知道踩坑踩了快3天才把它搞好,在此把踩坑与测试的过程稍微记录一下。
exp(x)在x=0处的偶次泰勒展开式总是正的
By 苏剑林 | 2020-11-24 | 37916位读者 | 引用刚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对于任意实数$x$及偶数$n$,总有$\sum\limits_{k=0}^n \frac{x^k}{k!} > 0$,即$e^x$在$x=0$处的偶次泰勒展开式总是正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结论的证明,以及它在寻找softmax替代品中的应用。
证明过程
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强的结果,证明会不会很复杂?其实证明非常简单,记
\begin{equation}f_n(x) = \sum\limits_{k=0}^n \frac{x^k}{k!}\end{equation}
当$n$是偶数时,我们有$\lim\limits_{x\to\pm\infty} f_n(x)=+\infty$,即整体是开口向上的,所以我们只需要证明它的最小值大于0就行了,又因为它是一个光滑连续的多项式函数,所以最小值点必然是某个极小值点。那么换个角度想,我们只需要证明它所有的极值点(不管是极大还是极小)所对应的函数值都大于0。
Performer:用随机投影将Attention的复杂度线性化
By 苏剑林 | 2020-12-01 | 88712位读者 | 引用Attention机制的$\mathcal{O}(n^2)$复杂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改变这一复杂度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走稀疏化的思路,比如我们以往介绍过的Sparse Attention以及Google前几个月搞出来的Big Bird,等等;二是走线性化的思路,这部分工作我们之前总结在《线性Attention的探索:Attention必须有个Softmax吗?》中,读者可以翻看一下。本文则介绍一项新的改进工作Performer,出自Google的文章《Rethinking Attention with Performers》,它的目标相当霸气:通过随机投影,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将Attention的复杂度线性化。
说直接点,就是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用重新训练模型,输出结果也不会有明显变化,但是复杂度降到了$\mathcal{O}(n)$!看起来真的是“天上掉馅饼”般的改进了,真的有这么美好吗?
层次分解位置编码,让BERT可以处理超长文本
By 苏剑林 | 2020-12-04 | 131882位读者 | 引用大家都知道,目前的主流的BERT模型最多能处理512个token的文本。导致这一瓶颈的根本原因是BERT使用了从随机初始化训练出来的绝对位置编码,一般的最大位置设为了512,因此顶多只能处理512个token,多出来的部分就没有位置编码可用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ttention的$\mathcal{O}(n^2)$复杂度,导致长序列时显存用量大大增加,一般显卡也finetune不了。
本文主要面向前一个原因,即假设有足够多的显存前提下,如何简单修改当前最大长度为512的BERT模型,使得它可以直接处理更长的文本,主要思路是层次分解已经训练好的绝对位置编码,使得它可以延拓到更长的位置。
【龟鱼记】全陶粒的同程底滤生态缸
By 苏剑林 | 2020-12-07 | 62047位读者 | 引用让研究人员绞尽脑汁的Transformer位置编码
By 苏剑林 | 2021-02-03 | 220352位读者 | 引用不同于RNN、CNN等模型,对于Transformer模型来说,位置编码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纯粹的Attention模块是无法捕捉输入顺序的,即无法区分不同位置的Token。为此我们大体有两个选择:1、想办法将位置信息融入到输入中,这构成了绝对位置编码的一般做法;2、想办法微调一下Attention结构,使得它有能力分辨不同位置的Token,这构成了相对位置编码的一般做法。
虽然说起来主要就是绝对位置编码和相对位置编码两大类,但每一类其实又能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变种,为此研究人员可算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了,此外还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位置编码。本文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研究人员为了更好地表达位置信息所构建出来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的编码方案。
绝对位置编码
形式上来看,绝对位置编码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方案,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各路研究人员的奇思妙想,也有不少的变种。一般来说,绝对位置编码会加到输入中:在输入的第$k$个向量$\boldsymbol{x}_k$中加入位置向量$\boldsymbol{p}_k$变为$\boldsymbol{x}_k + \boldsymbol{p}_k$,其中$\boldsymbol{p}_k$只依赖于位置编号$k$。
中文任务还是SOTA吗?我们给SimCSE补充了一些实验
By 苏剑林 | 2021-04-26 | 249128位读者 | 引用今年年初,笔者受到BERT-flow的启发,构思了成为“BERT-whitening”的方法,并一度成为了语义相似度的新SOTA(参考《你可能不需要BERT-flow:一个线性变换媲美BERT-flow》,论文为《Whitening Sentence Representations for Better Semantics and Faster Retrieval》)。然而“好景不长”,在BERT-whitening提交到Arxiv的不久之后,Arxiv上出现了至少有两篇结果明显优于BERT-whitening的新论文。
第一篇是《Generating Datasets with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这篇借助模板从GPT2_XL中无监督地构造了数据对来训练相似度模型,个人认为虽然有一定的启发而且效果还可以,但是复现的成本和变数都太大。另一篇则是本文的主角《SimCSE: Simple Contrastive Learning of Sentence Embeddings》,它提出的SimCSE在英文数据上显著超过了BERT-flow和BERT-whitening,并且方法特别简单~
那么,SimCSE在中文上同样有效吗?能大幅提高中文语义相似度的效果吗?本文就来做些补充实验。
最近评论